微软中国分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有12个小球,其中只有一个质量与其他11个不同,如果只给你三次测试机会,在30分钟时间内,你怎样才能挑出这个球?绝大多数应聘者费尽了周折,在规定时间内也没琢磨出结果。之后,有一个青年依旧在考场里苦思冥想,几个钟头后,还在做着实验。考官发现后问,有结果了吗?青年摇头。最终,这个青年被公司录用。理由是:他的智力和能力都不够出色,但毅力可佳;一个成功的企业想可持续地发展,除了需要聪明才智外,不能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此人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招聘难题
B. 智商测试
C. 微软招“笨人”
D. 企业需要有恒心的青年
查看答案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 死和活是对立的统一,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这两种可能
B. 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时有救不活的时候
C.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 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二战时期,一位在野战医院做救死扶伤工作的志愿者,名叫多克,他面对医院里时有重伤员去世,便在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在这里死去”。这句话曾给无数伤员带来了战胜伤痛的力量。二战结束后,多克当上了一名邮差,他总是带着很多纸条,上面写着鼓励人的话:“别烦恼,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要笑口常开”等。他不是表演艺术家、作家,他的行动看上去似乎还有点傻,但他却做了表演艺术家、作家也不一定做到的事。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是()。
A. 志愿者与艺术家、作家
B.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C. 传递快乐
D. 帮助别人,是一种爱心的奉献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对人的活动意义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提出的文化变革目标。早在19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做出了警惕自然界报复的预言,并且说:“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这段文字的要义是()。
A.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B. 生态破坏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生产组织并未自觉、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
C. 生态文明的建设,其实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D. 要解决生态文明的建构问题,必须以《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立场作为理论基础
博弈思维是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由于我们的目标取决于自己和他人的策略选择,要使用理性分析力,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策略及其组合下的各种可能后果和实现这些后果的可能性,从而选择使我们收益最大的策略。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对博弈思维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博弈思维的出发点是“谋事在人”,尽管有些时候“成事在天”
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反映的是博弈思维
C. 博奔思维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里的“种”,行动也;“瓜”、“豆”,结果也
D. 持博弈思维的人既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同时也不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