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教师激情讲述(略)。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去感受她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的震撼。(板书:壶口瀑布梁衡)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眼中的壶口瀑布进行了描述,那么梁衡先生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主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好,同学们读完了课文,那么就请大家来说一说,初读课文之后你

A. 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
B. 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 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
D. 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应与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
B.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熏陶感染与潜移默化
C. 情感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
D. 应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实现的一项任务进行

教师在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朗读中的轻声现象。为了让学生形象理解,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她的嗓音很清亮”中的“清亮”
B. “他这人心眼儿实在”中的“实在”
C. “你这人真不地道”中的“地道”
D. “那件事有眉目了吗 ”中的“眉目”

王老师在讲解布封的《马》时,让同学们列举和作者同国别的作家的作品,下列举例正确的一项是()

A. 但丁—《神曲》
B. 同汤达—《红与黑》
C.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D.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我们的活动任务是“涵泳品味,体悟情感”。“涵”,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表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歌呢 生:反复朗读。 师:【B】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捂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在音

A. “活动任务”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思想
B. 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故这里应把朗读权交给学生,教师示范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理解
C. 让学生“学一学”“改一改”,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D. 在学生朗读后,以学生的“问题”和“感受”切入文本,符合学习规律,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