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我们的活动任务是“涵泳品味,体悟情感”。“涵”,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表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歌呢 生:反复朗读。 师:【B】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捂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在音
A. “活动任务”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思想
B. 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故这里应把朗读权交给学生,教师示范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理解
C. 让学生“学一学”“改一改”,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D. 在学生朗读后,以学生的“问题”和“感受”切入文本,符合学习规律,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讲完《三峡》后,教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师:长江三峡,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来一场三峡之旅。 作业一:现在请你担任某旅游局的宣传员,根据郦道元《三峡》的描写,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你的绘画、书法技能,发挥想象,选择任意一个主题,策划一份关于三峡景点的宣传广告。 作业二:现在请你担任某一旅游局的导游,为到三峡来游玩的游客讲
A. 作业一: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技能设计宣传广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短小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三峡,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提倡
B. 作业一: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还要有思考、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广告的基本特点,训练了学生撰写广告的能力,侧面提高写作水平
C. 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从教学上面来讲,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学生的课业
D. 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理念
在学习完《岳阳楼记》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文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句中“尝”相同用法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三老,豪杰皆日(《陈涉世家》)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 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 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 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 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讲授某版初中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两则课堂作业: (1)本文标题是《荷叶母亲》,这些字眼在第几段出现 那么其他段落写了什么 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有人认为《荷叶母亲》标题不是冰心取的,而是编者加的,不好,如将本文标题《荷叶母亲》改为《红莲》,你觉得怎么样 以下对其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探讨第(1)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抓关键的名词,进行梳理归纳
B. 第(1)小题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梳理归纳的方法体会标题深层含义
C. 第(2)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标题命制的原则方法
D. 这两则课堂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