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 屈原;韩愈;汤显祖
B. 屈原;苏轼;王实甫
C. 杜甫;苏轼;王实甫
D. 杜甫;韩愈;汤显祖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 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

A. 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
B. 教师对“顿挫”的解释过于笼统,没有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
C. 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营造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
D. 教师解释概念,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

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 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B. 营造说话情景、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
C. 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D. 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设计《乡愁》教学方案时,教师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下列挖掘本诗“美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海峡两岸山水的自然之美反衬诗歌情感的凄美
B. 抓住夸张手法探讨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的多年企盼
C. 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
D. 体会诗歌节奏,品味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