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资料一: 当惠普转型服务,联想、宏基等纷纷主攻手机市场之后,作为最后一个坚守在PC市场的老牌厂商戴尔在昨日正式宣布达成私有化协议,这标志着该公司近25年的上市历史终结,并将由此启动转型战略。业界专家指出,在PC已被边缘化的时代下,错过最佳转型时机的戴尔仍面临巨大风险。 针对戴尔选择私有化道路的原因,业界专家分析,戴尔转型之路屡屡受挫,为了避免资本市场和监管压力,将掌控权握在自己手中,不再暴露于资本市场之上,戴尔能够更灵活地选择战略重组转型的方式。而也有部分人士指出,“股东分红不均也是戴尔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次私有化交易,对戴尔而言将迎来分水岭,更专注于向IT服务提供商转型。近年来,戴尔谋求从PC制造商向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但转型迟迟不见成效,戴尔也始终未能摆脱“PC厂商”的标签,仍有过半营收来自PC业务。而受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冲击,PC业务早已成为低市场需求、低利润率的行业。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戴尔PC出货量下降了21%。与此同时,伴随PC价格的下跌,PC产品毛利率也大幅降低。 事实上,戴尔的颓势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自2006年失去“全球第一大PC厂商”桂冠后,戴尔从此便走上了下坡路。在移动互联大浪袭来之际,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爆炸式增长,戴尔却固执地坚守PC阵地,从而错失了向移动互联时代进军的大好时机。 在2012年底戴尔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戴尔宣布彻底退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该公司认为,未来PC市场仍存在发展潜力,将专注于PC和Windows 8平板电脑的研发。而此时,移动设备市场早已是一片风起云涌,其他PC厂商都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惠普转型服斧器市场,联想、宏基、华硕开始主攻智能手饥领域的时候,戴尔始终未能拿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仍不愿意放弃PC业务,这导致该公司错过最佳转型时期。”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如是说,“更为重要的是,戴尔推出的新产品毫无亮点,创新乏力,难以占据市场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戴尔遭遇营收惨淡、转型失利也并不意外。” 继退出智能手机市场、放弃布局移动互联网后,戴尔未来的选择只有一个,即成为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在这一市场,它要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是不容小觑。 计世资讯分析师郭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想占据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制高点,既要能提供全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又要具备较强的订制研发能力。就目前的戴尔本身来看,它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郭畅分析,从整体业务架构来说,戴尔的软件及解决方案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并没有企业级解决方案业务的深厚积淀。从业务模式来说,戴尔创立的PC直销模式是以价格取胜,显然这与企业级市场的高端服务理念相悖。因此,戴尔走完过渡之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忧之外尚有外患。现阶段,IBM、甲骨文、惠普等厂商占据着企业服务市场的高利润市场,戴尔进军这一领域还要应对来自它们的激烈竞争。 资料二: 据知情人士2013年2月1日透露,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已接近达成协议,公司将退市并出售给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麦克·戴尔和银湖合伙基金公司领衔的收购团队,交易金额预计将达240亿美元。 据了解,评估公司对戴尔的估价在226亿美元至244亿美元。知情人士称,买卖双方商谈的收购价约为每股13美元至14美元。 收购团队1月31日在纽约与戴尔协商,将从巴克莱、美林美银、瑞信和加拿大皇家银行获得约150亿债券融资。 完成私有化交易后,麦克·戴尔将拥有戴尔的多数股权,银湖合伙基金公司和微软公司也将拥有少数股权。退市的最大好处在于,戴尔将不再需要向公众披露公司细节信息,可以更有利于戴尔实现业务转型。 据了解,此项收购有望在本周末达成,一旦达成将成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金额的杠杆收购案。 2013年2月1日,戴尔公司股价上涨2.5%,收报每股13.57美元。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John C. Dvorak)周五撰文指出,戴尔公司之所以选择私有化,是为了抹除公司PC制造商的烙印,让自身转型成为一家服务公司。以下为其内容摘要: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除了进行私有化之外,这家公司没有了任何的选择。在私有化之后,这家公司能够重塑形象,或者是拆散业务对外出售。 与其他大型企业一样,历经多年发展的戴尔公司内部已萌生出官僚主义,中层管理岗位设置太多,导致问题出现后总是相互推诿。一般而言,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人力资源筛选程序过于懒散,或是强制性的排名。这一理念的背后,是部分(通常为5%至25%)的员工需要被解雇。 在戴尔公司私有化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仍有待于观察。 资料三: 戴尔公司的私有化将是这个一度占据市场统治地位,但是因为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而陷入困境的科技巨头发展历史中全新的一章。戴尔创始人,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在周二的声明中指出,“我相信这笔交易将会开启对戴尔公司,我们的客户以及团队成员都将是十分激动的新篇章。”声明称,“我们可以向股东提供立即的价值,同时将继续执行我们的长期战略,并将在成为一家私人公司后继续专注于向我们的顾客提供同类中最好的解决方案。” 本次的私有化收购标志着这间曾经是行业内最具统治地位硬件公司的一次重大转变。戴尔曾经是超过惠普和IBM的全球第一个人电脑制造商,它的成功也被认为是基于在当年属于革命性的全新商业模式。 但是在计算机市场转型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导的移动设备时代后,这个模式逐渐成为戴尔公司发展的障碍。虽然公司曾经在个人数字助理设备上有过一些尝试,并试图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但是最终在2012年晚些时候放弃了这些努力。 资料四: 已经转型五年的戴尔公司目前仍被外界认为是一家PC(个人电脑)公司,借助私有化方式企图摆脱审查和股东的压力,加速转型成“服务公司”成了创始人戴尔谋变的最重要一步。 然而,消耗大量现金私有化后的戴尔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现金储备压力,不仅不会加速去PC化,反而会借助PC积累现金流。 在过去5年中,戴尔不断进行收购布局,以发展企业级市场业务。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业务仍然是生产PC、笔记本和服务器。 IT分析师孙永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戴尔PC业务营收占其总营收近50%,虽然利润低,但现金流很大,这是企业运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像惠普,PC业务虽然利润低,但是占到营业收入的1/3,所以惠普一直没有放弃PC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戴尔此次私有化,得以成功私有化的重要因素是戴尔公司账面上50亿美元的现金流。这意味着,没有了公开上市股票的戴尔,将会把大部分的现金流用在偿还债务利息上来。耗资私有化后,可以带来大量现金流的PC业务反而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尔在短期内很难剥离其PC业务。而随着PC产业形态的更新,超级本、平板电脑二合一等创新产品的出现,又给未来的PC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此,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戴尔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曾公开表示,Windows 8的出现使消费者对戴尔的兴趣正在增加,未来相关业务会有所改善。 在2012年戴尔高层客户峰会上,闵毅达再次强调,从2009年推出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2012年,戴尔已经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产品线。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正是戴尔公司在企业级市场区别于IBM、EMC等IT企业级公司的优势,而作为端到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剥离PC业务,反而会对戴尔不利。 [要求] 使用SWOT模型,对戴尔公司实施PC制造商向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属于平衡计分卡的______。

A. 财务角度
B. 顾客角度
C. 内部流程角度
D. 创新与学习角度

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心理问题,通过大众媒体进行讨论和答疑,这种形式属于

A. 门诊咨询
B. 电话咨询
C. 专题咨询
D. 信函咨询
E. 人户咨询

“知一信一行”模式中,知、信、行的关系是

A. 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B. 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C. 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
D. 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
E. 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

健康教育“知一信一行”理论模式是

A. 知识、信仰、行动
B. 知识、态度、行动
C. 知识、态度、信念
D. 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E. 知识、信仰、行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