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固定桥是利用连接体把固位体与桥体连为一体,固定桥修复是否成功与连接体的制作关系密切 固定桥承担负荷时,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连接体的长度
B. 连接体的宽度
C. 连接体的厚度
D. 连接体断面的形态
E. 连接体宽度与厚度之比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15岁,初三学生。被父母领来就诊,父母要求治疗师帮助解决孩子最近上网成瘾、经常不愿意上学的问题。治疗师与患者接触后,发现患者对治疗师抵触情绪较大,要么沉默无语,要么表现得烦躁不安。在治疗师的耐心询问下,患者表示不认为自己是上网成瘾,问及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时,只是说自己想上学,只是要上学的当天早晨经常会有头晕、肚子痛等症状,所以不能上学。 关于家庭治疗,正确的描述是()(提示:患者母亲是中学教师,丈夫是公司主管,夫妻结婚20年。在交谈中,治疗师发现总是母亲在滔滔不绝地讲话,而丈夫和孩子则一直面无表情,缄默不语。母亲不断表述如何对孩子寄予厚望,如何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了孩子等,激动时声泪俱下,当治疗师问患者父亲对孩子的问题怎么看时,母亲抢着以不满的口吻说丈夫根本不管孩子,每天很晚才回家,说自己的丈夫“形同虚设”。丈夫则反击说妻子情绪化,根本没有理性。对于这个案例,治疗师决定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
A. 家庭中某个成员的心理问题对维持家庭的稳定性具有某种作用
B. 治疗师应该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家庭某个成员的态度,如同情或批评
C. 每次治疗时间比个别治疗时间要长
D. 在本案例中,患者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E. 在本案例中,父母首先应该是干预的对象
F. 家庭成员的问题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5岁。胸部撕裂样痛3小时伴晕厥1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降压药物。查体:血压180/130mmHg,脉搏75次/分,呼吸稍促,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正常对称,心界不大,心音有力,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T改变。 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 高血压危象
B. 主动脉夹层
C. 急性心肌梗死
D. 急性心包炎
E. 张力性气胸
F. 蛛网膜下腔出血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51岁,农民。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2小时,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小时清晨起床蹲位排便后起立行走时突发胸闷、心悸,黑矇,呼之不应,持续约10分钟,由急救车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神志清,心肺未发现异常体征。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输液治疗观察8小时左右未再发作,但患者下床活动行走约10m处又突感心悸、胸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片5mg无好转,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浅快、意识不清,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 患者经胸外按压、呼吸支持、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电除颤3次后仍未恢复窦性心律,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接下来的处理是()
A. 继续胸外按压、呼吸支持
B. 注射利多卡因100mg后再除颤
C. 注射胺碘酮300mg后再除颤
D. 注射阿托品1mg后再除颤
E. 注射硫酸镁后再除颤
F.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24岁。凭空闻声3年,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半年入院。既往曾有过脑外伤。病前性格内向、孤僻。家族史阴性。精神检查可引出明确的言语性与命令性幻听,思维内向性,情感淡漠,行为受幻听支配。患者曾接受过利培酮6mg/d治疗12周,由于出现溢乳,换为喹硫平治疗,最大剂量800mg/d,持续治疗8周,幻听和兴奋仍未控制。换为氯氮平治疗,剂量逐渐加到600mg/d,治疗1周后患者出现发作性的抽搐,发作时肌张力增高,伴有意识模糊,口吐白沫。 此时诊断主要考虑()
A. 药物的中枢抗胆碱能综合征
B. 药物的恶性综合征(NMS)
C. 精神疾病恶化
D.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E. 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