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者男,38岁。8小时前饱餐后出现上腹痛,伴恶心及呕吐,无发热。查体: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淀粉酶:5800U/L。 该患者腹痛的发病机制是()。
A. 炎症刺激和牵拉包膜上的神经末梢
B. 炎性渗出液、胰液刺激腹膜和腹膜后组织
C. 累及肠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D. 胰管阻塞
E. 胆囊炎和胆石症
F. 胰腺局部血运障碍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55岁。一月来自觉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伴恶心、呕吐及腹胀等症状,自行服用抗酸、助消化、促胃肠动力等药物后,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5天前起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进行性加深,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表现,同时出现烦躁、易怒;患者于4~5小时前出现神志不清。查体:神志不清,呼之有反应,反应迟钝.定时、定人、定向能力减退,扑翼样震颤(+),BP120/70mmHg,肝病面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HR82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四肢见自主活动,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患者既往有血糖增高史,未重视,未进一步检查。 提示:目前肝衰竭的内科保守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针对病因不同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人工肝支持治疗能暂时代替衰竭肝脏部分功能,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肝移植。目前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包括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HD)、白蛋白透析(AD)、血浆滤过透析(PDF)、持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等。该患者可采用的方法有()。
A. PE
B. HP
C. PBA
D. HF
E. HD
F. AD
G. PDF
H. CBP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28岁。以“右下腹至全腹剧痛10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天参加宴会,饮酒饱餐后3小时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并很快转移至全腹。深呼吸、变换体位时加剧,静卧、两腿屈曲时腹痛减轻,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当日食物,无咖啡样物及鲜血。病后自觉畏寒,发热,无寒战。未排气、排便。既往史:无右下腹疼痛史,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疼痛及反酸、胃灼热史。服用胃药可缓解,无呕血便血史。查体:T38.0℃,P88次/分,R37次/分,BP120/80mmHg,急性面容,神志清楚,平卧位,两腿屈曲,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张,拒按,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为主,肾区叩痛阴性。 患者完善立位腹平片检查提示膈下存在游离气体,肝胆脾胰腺及盆腔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正常,目前的诊断为()。
A. 急性阑尾炎
B. 幽门梗阻
C.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D. 消化性溃疡穿孔
E. 肾或输尿管结石
F. 泛发性腹膜炎
G. 胆囊炎穿孔
H. 卵巢囊肿蒂扭转
I. Ⅰ.肠梗阻
案例分析题患儿男,3岁,因“全身散在出血点2周”来诊。3周前曾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静脉输液2d。查体:咽淋巴滤胞增生,颌下可触及2个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肝、脾不大。血常规:Hb118g/L,RBC3.9×10/L,WBC5.9×10/L,N0.46,L0.52,单核细胞0.02,PLT19×10/L,网织红细胞0.005。 判断该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急性的依据有(提示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 发病的年龄3岁
B. 发病的时间为2周
C. 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19×10/L
D. 血红蛋白118g/L,红细胞3.9×10/L
E. 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F. 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2岁。10小时前饱餐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痛,2小时前开始出现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查体:BP85/50mmHg,P122次/分,T38.8℃,巩膜黄染,全腹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淀粉酶700U/L。 为了进一步评价该患者的病情,下列哪项检查最合适?()
A. 胰腺CT增强
B. 腹部超声
C. 胃镜
D. 消化道血管造影
E. 肾功能
F. 慢性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