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教师是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实现将这一层次限定在较短时间内的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

A. 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 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
C. 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D. 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教师在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形成性评价”这一内容时,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产生了分歧。下列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适合的是()

A.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水平
B. 形成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C.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应侧重于诊断
D. 形成性评价应强化对学生的定性评价

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用披风、靴子、高帽、墨镜、口罩、耳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手臂上挽着一把带套子的雨伞踏进教室,学生一片哗然。教师用食指按着嘴唇说:“嘘,千万别出乱子!”然后,教师继续模仿别里科夫的口吻,以“自述”的方式梳理情节,导人新课。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淡化了对文本的探究
B. 违背语文课程的精神实质,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C. 遵循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突出了课堂的情境营造
D. 遵循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强调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师:这名黑人妇女,正在华盛顿职业介绍会上捡拾工作介绍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一)师:2004年1o月17日,一名黑人妇女手持印有“马丁·路德·金”头像的标语牌参加集会。 当天,上千名美国工人在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要求增加工人就业机会。美国联邦调查局2005年10月发表报告称,2004年美国有9 528人成为

A. 用数据显示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暗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仍未实现
B. 引入资料能够证明《我有一个梦想》的观点,可作为课文的补充依据
C. 教师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掌握论说类文体特征奠定了基础
D. 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认识到美国种族歧视现象依然严重

某教师在高一年级设计了采访与采风、访谈与座谈等口语交际活动,对这一做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体现口语交际内容的重复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B. 凸显口语交际教学和日常生活表达与交流的结合
C. 活动的设计符合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要求
D. 四项口语交际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内容设计随意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