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商品,并签订供销合同。A公司按期供货后,根据供货合同和发货单,采用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结算货款。B公司于3月20日接到付款通知,3月22日填制拒付理由书拒绝付款,认为合同中未事先约定明确的结算方式,且收款委托中也未注明合同号,后经双方协商改为汇票结算方式。B于4月6日向A出具面额30万元的汇票,期限5个月。A取得票据后不慎被C盗窃,C将票面金额改为50万元并在票据背书添加“A将票据背书转让给C”的字样,盗盖A.公司公章;之后C又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D,D又背书转让给E。E到期向B提示付款,B以A取得票据时未支付时价为由拒付。E取得拒付理由书后,向D发出书面追索通知,追索金额包括票据金额5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及发出追索通知费用2万元。D以追索金额52万元超过票据金额为由拒绝付款。C认为背书时未注明背书时间且票据也未注明付款日期,票据要件不全,拒绝承担责任。A以该票据被C变造且又未接到追索通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要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B公司之间货款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结算货款时,B拒付理由是否充分(2)B对到期票据拒付的理由是否充分(3)D、C不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是否充分(4)C对该票据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7(5)若C对该票据属正常背书取得,A未接到追索通知,A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2006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4331310.2第一产业32004.6第二产业2161512.5第三产业184988.7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初步核实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4339010.3第一产业32424.5第二产业2161412.5第三产业185348.9 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根据表格,可以推出初步核实时,200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 )。

A. 45692.4亿元
B. 39338.17亿元
C. 33662.1亿元
D. 55841.3亿元

函数Now()返回值的含义是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91—95题。 海啸是海底地壳突然起伏引起的海浪。只要海底发生断层位移,就会造成海水运动,产生一连串的海浪,并能以每小时800公里以上的速度横穿整个大洋。它在横扫海洋时还可以获得更大的威力,因此经常会在离[ ]非常远的地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虽然海啸的威力很大,人们在海上却很难察觉到它们。香港天文台的负责人黄永德说:“如果你在船上航行,甚至可能都感觉不到海啸经过,只有当它接近海岸并到达浅水域时,才会变得汹涌。这时,波浪的高度可能是平常的十倍。”当海啸在海槽上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进入海岸线浅滩时,其速度会减慢,但高度会增加,冲到海岸时能高达30到50米。虽然山崩和火山爆发也可能导致海啸,但是发生海啸最普遍的原因是海底地震,尤其是像太平洋这样地壳板块运动剧烈的区域。 由于地震波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于海潮在海上推进的速度,地震监测系统就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计算它的强度和位置,便于地震学家预告哪些地方可能遭到海啸。苏格兰地震学家戴维·布斯说,2004年年末在印度尼西亚附近发生的海啸没有任何征兆,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袭击了印度洋周围地势偏低的地区,这就是为什么死亡人数众多的原因。他强调说,尽管海啸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但是“如果建立一个尖端的预警系统的话,就来得及发出警告”。 太平洋地区发生灾难性海啸的情况比较普遍,相关国家对预警系统价值的认识也比较到位。澳大利亚一个机构曾经提醒说,印度洋上缺少一个预警系统,但由于从历史上看,那里地震的破坏性不像太平洋沿岸地区那么严重,该地区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缺乏合作,所以没有采取类似的国际预警措施。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海啸在海槽上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只要此时加以抑制,就可能降低海啸的危害
B. 由于地震波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于海潮在海上推进的速度,人们能够监测地震波,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海啸是可以迅速进行预报的
C. 沿海地区受到海啸影响的程度,与其海岸附近的地形有密切关系,沿海地区的建设必须十分重视这一因素
D. 这次印度洋周边地区发生的灾难性海啸必将促进该地区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合作,建设海啸预警系统

阅读短文,完成96—100题。 人们要找出自然的规律,不借助对称也很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自然才一次次地打破人们先前找到的对称。 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的表现很明显,大概是因为物理学是个很重视规律的科学吧。且不说完美的牛顿力学如何不能完好地解释自然,让我们看看粒子物理学中三个起支撑作用的对称:一个是正反粒子变换对称(简称C对称),一个是空间(镜像)反射变换对称(简称P对称),另一个是时间反演变换(把时间颠倒,将T变成—T)对称(简称T对称)。对称就是不变性,也叫守恒,这些守恒是粒子物理学的支柱。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我们的两只手,把一只手放在镜子上,镜子里边的手就与我们另外一只手一样,这种经过镜像反射的现象叫宇称。这两只手的行为遵从同样的物理定律,就像两只手对拍与一只手对着镜子拍是一样,这就是宇称守恒。当你一只手对着镜子拍时,镜子里的手或者说你的另一只手却不跟着拍,宇称就不守恒了。没想到的是,自然界还真是这样的不听话。 首先打破的是P守恒,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分析最轻的奇异粒子衰变遇到的“θ—τ疑难”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怪事。没办法只能改变思路,提出宇称(P)可能是不守恒的,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下,P是守恒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下未经过判定性检验。只有提出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才能解决“θ—τ疑难”。后来的实验果然证明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下是不守恒的。为弥补这一缺陷(物理学家称之为破缺,比较形象,说明大网破开了一个角),又提出CP联合变换是守恒的,这样也能保证物理规律的不变性。 补起来的网自然有更多的弱点,不久,人们在K介子的衰变中发现了CP守恒的破坏迹象。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人们不惜斥巨资建立了“B介子工厂”,据说B介子的行为可以更好地判定CP的守恒与否。几年的实验已经证明,CP确实不守恒,支柱有些动摇了。 我们知道,强作用、电弱作用、引力作用,这三种作用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称的理论上的。可是实验不断发现对称不守恒,对现代物理不断造成冲击,使得破缺越来越大。与其说修补破网,有时可能不如重新编织一张新网来得更省事,就看能不能找到另外的对称了。 由此看来,不对称是合理的,可能比对称更合乎自然。用句哲学上的话来说,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才让科学有事可做。 人们猜测,无论是物质与反物质的破缺,还是生物分子的均一性,可能都与CP的不守恒有某种关系。因此,寻找CP破坏的机理,也就成为现代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P不守恒正好说明规律只适用于特定范围,超出了特定范围的科学现象,就不能再用这个规律去解释了
B. 由CP守恒被打破,我们会想到,我们的世界是不是本来就是不对称的呢
C. 既然CP守恒被科学实验陆续打破,可以断言T对称也一定会被打破
D. 既然物理学中的一些对称被实验打破了,那么生物学或其他学科里的对称也可能被打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