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导入语,按照要求答题。师:今天咱们学习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很多活动就靠大家来做。老师的建议是:我们在活动里重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咱们第一个活动内容是要从全文里提取信息,请看屏幕:速读,提取全文信息。换一个说法,就是速读全文,浓缩课文内容;再换一个说法,就是用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下面速读课文,提取你认为应该提取的信息。对上
A. 教师能根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B. 导入语过于强调情境,影响学生的自读探究
C. 提取信息的要求,偏离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
D. 教师提示学习方法,过程清晰,表述准确
查看答案
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A.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
B.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
C.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D.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说到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了,我们再来看看分茴香豆的细节。生1:看这个“罩”字,孔乙己本来是挺善良的,给孩子们分豆吃,可是又“罩”住,说明孔乙己太幼稚了,甚至用迂腐来形容都不为过。生2:他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还想要,他就用五指将碟子“罩”住,不肯多给,有点抠门的样子。生3:孔乙己思想比较幼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他给每人一颗豆,想大方,可是又
A. 生1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学生自能悟出人物形象
B. 教师应该让生4模仿孔乙己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人物性格
C. 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对上述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形象的理解
D. 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阐释清晰,学生能由此准确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广告语”活动设计(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活动一: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广告语;分清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活动二:讨论广告语的特点;分析广告语的常见写作手法。活动三: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尝试写广告语。活动四:师生互动,点评,修改所写广告语。对上述活动设计(节选)的评价,下列不恰当的是()
A. 联系生活,从常见的语文现象中发掘教学资源
B. 依据认知规律安排“广告语”的学习活动步骤
C. 以写作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D. 能够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但他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即如他所举的“本科教学各方面之目的”,初级小学必修科第一条云: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实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这岂是国文一科应做的事,公民科也不要做同样的事吗
A. 语文的特点决定“人的教育”就是语文教育
B. 语文学科要以承担发扬“人的教育”为己任
C. 语文应以“人的教育”为宗旨,谋本科发展
D. 语文教学应以学科知识和语文技能教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