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关于上面一段话,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本段话出自《论语》
B. 三年的丧期会让所有的事务都荒废掉,礼乐也行不了了,而儒家主张礼乐,所以儒家也反对三年之丧
C. 宰我的“安”反映出他的“麻木不仁”
D.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反映了丧亲者内心巨大的悲痛
查看答案
以下哪一部作品经常被儒家当做“初学入德之门”?( )
A. 《诗经》
B. 《大学》
C. 《论语》
D. 《弟子规》
马斯洛所说的自我超越与中国传统的超越个人是完全一致的。
请问以下哪一句话在思想主旨方面与孟子所说“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不一致?
A.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B. “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C. “万物与我为一”
D. “致虚极,守静笃”
达到“无可无不可”境界的人是:
A. 杨雄
B. 墨子
C. 孔子
D. 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