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间现有A、B两种设备更新方案。方案A,设备使用寿命期为6年,设备投资10000万元,年经营成本前三年均为5500万元,后三年均为6500万元,期末净残值为3500万元;方案B,设备使用寿命期6年,设备投资12000万元,年经营成本前三年均为5000万元,后三年均为6000万元,期末净残值为4500万元。该项目投资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0%。 [问题] 用费用年值法比较选择设备更新最优方案。
查看答案
某农场拟于2013年初植树造林500公顷,需要各类投资共5000万元。农场拟于2020年初择伐林木后,将林地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预计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为每公顷12万元。假设财务基准收益率为6%。 [问题] 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该农场2020年初所伐木材销售净收入能否回收全部投资
血竭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它来治疗血液病了。现代医学证明,血竭有止血、活血、祛瘀三大功效,是治疗脑血栓、脑出血的良药。但是,这种中药过去一直靠进口,甚至对血竭来自何物,产自何方,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到了近代人们才明白,血竭是龙血树树干上分泌出来的树脂。这种龙血树原产于非洲加那利群岛,现在非洲东部国家和其他热带地区也有栽培。我国古代所用的血竭,是阿拉伯国家从非洲进口再转卖给我们的。我国地大物博,会不会有龙血树呢1971年国务院发出为祖国寻找“南药”的指示后,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就承担了寻找血竭的任务。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踏遍了千山万水,花费了一年时间,找来了十多种植物,结果都不是能产血竭的龙血树。老所长、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看到大家的工作受到挫折,心里非常不安。他仔细查阅了有关资料,想起他过去出国访问时曾经了解到的东非出产的龙血树,又联想到他在50年代曾在孟连县见到过一种树与龙血树很相似。于是,他立即带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奔赴孟连县,找到了那种树,采了几十斤树脂,并运回了3棵大树和200多株树苗。回到研究所化验后,发现这种树脂与非洲进口的血竭有相同的成分和药效,而且品质纯正,是上等品。至此,我国不但找到了国产的龙血树,也结束了不产血竭的历史。龙血树是一种单子叶植物,树干灰白色,短而粗;剑形的叶片集生于茎干顶端,长1尺多,宽半寸多。它的树干像棕榈树一样,有一圈一圈的环轮,是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龙血树虽然是单子叶植物,但茎中薄壁细胞的分生能力很强,能使茎干逐年加粗和木质化,因而长得特别粗壮。它的寿命极长,非洲加那利群岛俄尔他岛上有一棵龙血树,树龄达80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木寿星。龙血树在初春2月开乳白色小花,6月结出橘色的浆果。它特别喜欢阳光,多数生长在向阳坡上。它很喜欢钙质土,所以大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山上。为了适应干旱瘠薄的自然环境,它的叶片厚而光滑,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蔡希陶发现的这片龙血树,就在孟连县城东北不远的龙山上。 龙血树树干粗壮的原因是:
A. 它是单子叶植物
B. 它有一圈一圈的环轮
C. 它生长的地方土壤肥沃
D. 它的茎中细胞的分生能力强
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拟采用特许经营方式。通过招标,A公司与B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A公司为国内一家污水厂运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但资金不足;B公司为国内一家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中标后,该联合体决定成立一个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 该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为:A、B公司分别出资股本金1亿元和3亿元,项目公司从银行贷款6亿元,贷款利率为7%。假设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为4%,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为12%,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风险系数为1.1,所得税税率为25%。 [问题] 对于市政府而言,该项目采取特许经营项目融资具有哪些优点
说明:阅读下面这篇文字,阅读后,请你以“三好生”为题,将其缩写成一篇短文,以复述为主,可以合理删除文中某些信息,不需加入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600。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108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蒙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20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子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