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拟采用特许经营方式。通过招标,A公司与B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A公司为国内一家污水厂运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但资金不足;B公司为国内一家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中标后,该联合体决定成立一个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 该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为:A、B公司分别出资股本金1亿元和3亿元,项目公司从银行贷款6亿元,贷款利率为7%。假设社会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为4%,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为12%,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风险系数为1.1,所得税税率为25%。 [问题] 对于市政府而言,该项目采取特许经营项目融资具有哪些优点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说明:阅读下面这篇文字,阅读后,请你以“三好生”为题,将其缩写成一篇短文,以复述为主,可以合理删除文中某些信息,不需加入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600。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108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蒙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20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子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因此,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层,它由空气、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在这三个圈的交汇处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这几个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据科学测定,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十分相似,这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还表现在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的关系。比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喝清洁的水,吃丰富的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和遗传,这就使人体的物质和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着交换。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破坏了,人体健康将会受到危害。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到了“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于是,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但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所以人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增大了。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据估算,现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50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的动物,只能供给1000万人食用。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之出现在人类面前。大气严重污染;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却在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日益恶化的环境向人类提出: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 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A. 人与自然
B. 人类的未来
C. 真正的财富
D.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血竭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它来治疗血液病了。现代医学证明,血竭有止血、活血、祛瘀三大功效,是治疗脑血栓、脑出血的良药。但是,这种中药过去一直靠进口,甚至对血竭来自何物,产自何方,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到了近代人们才明白,血竭是龙血树树干上分泌出来的树脂。这种龙血树原产于非洲加那利群岛,现在非洲东部国家和其他热带地区也有栽培。我国古代所用的血竭,是阿拉伯国家从非洲进口再转卖给我们的。我国地大物博,会不会有龙血树呢1971年国务院发出为祖国寻找“南药”的指示后,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就承担了寻找血竭的任务。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踏遍了千山万水,花费了一年时间,找来了十多种植物,结果都不是能产血竭的龙血树。老所长、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看到大家的工作受到挫折,心里非常不安。他仔细查阅了有关资料,想起他过去出国访问时曾经了解到的东非出产的龙血树,又联想到他在50年代曾在孟连县见到过一种树与龙血树很相似。于是,他立即带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奔赴孟连县,找到了那种树,采了几十斤树脂,并运回了3棵大树和200多株树苗。回到研究所化验后,发现这种树脂与非洲进口的血竭有相同的成分和药效,而且品质纯正,是上等品。至此,我国不但找到了国产的龙血树,也结束了不产血竭的历史。龙血树是一种单子叶植物,树干灰白色,短而粗;剑形的叶片集生于茎干顶端,长1尺多,宽半寸多。它的树干像棕榈树一样,有一圈一圈的环轮,是叶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龙血树虽然是单子叶植物,但茎中薄壁细胞的分生能力很强,能使茎干逐年加粗和木质化,因而长得特别粗壮。它的寿命极长,非洲加那利群岛俄尔他岛上有一棵龙血树,树龄达80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木寿星。龙血树在初春2月开乳白色小花,6月结出橘色的浆果。它特别喜欢阳光,多数生长在向阳坡上。它很喜欢钙质土,所以大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山上。为了适应干旱瘠薄的自然环境,它的叶片厚而光滑,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蔡希陶发现的这片龙血树,就在孟连县城东北不远的龙山上。 我国的龙血树是谁最先找到的

A. 蔡希陶
B. 一位医生
C. 孟连县村民
D. 年轻的所长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内燃机所产生的黑烟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黑烟严重阻碍了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从而造成极地地区冰川融化加快。科学家们关于冰雪反射率,也就是冰雪反射太阳光的能力的发现,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是人类造成从北极到阿尔卑斯山的气候变化的吗内燃机所产生的黑烟主要由碳颗粒构成,此外还有一些灰尘以及燃烧产生的化合物等。在发达国家,造成这类黑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燃机,此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燃烧木头、动物粪便、植物油以及其他的生物燃料。美国国家航天局研究中心的主管詹姆斯·汉森发现,这些黑烟在改变北半球地表温度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力要比二氧化碳强得多,作用几乎是二氧化碳的两倍。格陵兰岛在北半球算是个例外,因为它处于加拿大森林的顺风位置,所以受到的污染很小。 汉森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些黑烟的效力就像在北半球每两码的区域内都点亮了一个一瓦特的小电灯。汉森指出,目前阿尔卑斯山上空的空气中由飞机所产生的黑烟颗粒已经达到了每10亿中有100单位,这已经足以将该地区的冰雪反射阳光的能力由98%下降到80%,造成冰雪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因此加快融化。科学家们同时指出这种情况会很快出现在喜马拉雅山上,因为从印度吹来的季风同样给喜马拉雅山带来了很多的黑烟颗粒。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黑烟颗粒对冰雪的反射率影响不大
B. 喜马拉雅山上不可能出现黑烟颗粒
C. 黑烟颗粒可导致冰雪吸收更多的热量
D. 阿尔卑斯山上空空气中的黑烟颗粒很少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