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分析题案情: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账后取回自带的手袋,正要走出超市大门时,被超市保安阻拦。保安怀疑甲携带了未结账的商品,欲将甲带到超市值班经理办公室处理。甲予以否认,争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后在经理办公室,甲应值班经理要求出示了所买商品及结账单据。值班经理将甲自带的手袋打开检查,并叫来女工作人员对甲进行了全身搜查,均未查出未结账的商品,遂将甲放走。事后,甲在超市被搜身的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传开,甲成了倍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对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医生建议其做心理治疗。甲认为乙超市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权,遂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乙超市赔偿精神损害10万元。本案双方的主要事实争议是: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对此,双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双方的主要法律争议是:超市在每年失窃数额巨大的情况下,是否有权对顾客进行搜查。乙超市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已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的权利。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去内衣进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除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乙超市强令甲脱内衣进行搜查的事实证据不足外,对一审认定的其它事实予以维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甲对二审判决不服,以赔偿太少为由,申请再审,请求将赔偿数额改为11万元。答题要求:1.第一问的分析应以法学理论、现行法律规定为依据;2.第二问的论述应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问题: 请就本案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申请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网管人员在监测网络运行状态时,发现下列现象:服务器上有大量的 TCP连接,收到了大量源地址各异、用途不明的数据包;服务器收到大量的 ARP报文。网管人员的判断是( 54),针对前一现象将采取的措施是(55),针对后一现象可能采取的措施是(56)。 空白处(54)应选择()

A. 受到了 DoS攻击和 ARP攻击
B. 受到了 DDoS攻击和 ARP欺骗攻击
C. 受到了漏洞攻击和 DNS欺骗攻击
D. 受到了 DDoS攻击

42()

A. unwise
B. unintelligent
C. unpopular
D. unfortunate

【真题试题】(2007年案例分析第79~82题)甲(15周岁)喜好计算机。乙(16周岁)在A商场任售货员,是甲的朋友。甲欲盗窃A的计算机元器件,到乙家密谋盗窃一事。乙开始不太同意,后在甲的鼓动下同意,并让甲准备充分点。次日晚上12点多,甲、乙撬开商场后,偷得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在逃离现场时,乙为破坏现场,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子。在逃跑的路上,乙对甲说:“我把电炉插上了。”甲未吱声,事后才知道插电炉是为了放火。当夜,该商场被火烧毁。 【真题试题】(2007年案例分析第79题)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B. 不构成犯罪
C.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D.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条:“诸官司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入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