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16):求助者:(沉默)我指的是感情关系,如果他出差了,我会很想他,甚至会梦见他。心理咨询师:你们是校友,还是同事,两人关系还很好,所以这也正常啊!咨询师此时对求助者“正常”的评价,反映出咨询师()
A. 对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准确判断
B. 没有根据和理由进行推测
C. 没有倾听就急匆匆地下了结论
D. 对人际交往的合理解释
查看答案
案例一(50):求助者:太对了!我觉得没有人比你更理解我了!我确实对自己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我多次想过,我的问题也许不是纠结于该怎么选,而是接受不了自己,更接受不了自我否定,一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要发疯,我痛恨自己,恨……以上这句话同时表明,咨询师促进了求助者()
A. 深入探索
B. 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C. 进一步自我表达
D. 无拘无束地宣泄情绪
案例一(40):……心理咨询师:咱们已经制定了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并决定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你的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引领行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因此要解决情绪、行为等问题,首先应该先进行认知矫正。认知问题解决了,行为和情绪问题就解决了。咨询师在本段话中使用了()技术
A. 内容反应
B. 指导
C. 内容表达
D. 解释
案例一(56):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思考,你已经认识到了你的本质问题,你还可以继续深入地探讨,会有更新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求助者:谢谢你对我的帮助。咨询结束后,若进行远期咨询效果评估,可采用的评估维度包括()
A. 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B. 心理测验前后结果的对比评估
C. 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D. 求助者情绪行为及人格的评估
案例一(44):求助者:以我的了解,会的。心理咨询师:这种情况有可能不发生吗?咨询师的这句话,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
A. 由咨询师提出特定的问题
B. 对求助者的认知进行质疑
C. 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其情绪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D. 把求助者意识和未意识到的经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