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29):求助者:我听到的啊!比如我进卫生间前,听到里面有人说话,但我进去后,她们马上就闭嘴不说了,这不就说明她们刚才在说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进卫生间前,听到里面有人说话,但你进去后,她们马上就闭嘴不说了,可能说明她们刚才在说你,但还有其他可能吗?求助者:应该没有吧!心理咨询师:有没有这种可能,她们不想让你听到她们说话的内容,所以你进去后她们就不说了?
A.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
B. 人格特征相对稳定性
C.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D. 心理活动相对稳定性
查看答案
案例一(32):求助者完成了心理测验,回到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看了测验的结果)从结果看,有些与你所说的不一致,例如,你在抑郁自评量表上得分很高,而咱们谈话时你没有说自己情绪低落。所以你要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咨询结束后你需要梳理清楚,通过心理咨询,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看看是否能形成明确的目标。我也认真地想一想,咱们下次再谈。对于今天咱们谈话的内容,我一定
A. 布置了与咨询直接有关的家庭作业
B. 再次进行了保密承诺
C. 发现测验结果与谈话的初步印象不一致
D. 发现矛盾及时中断咨询
案例一(10):心理咨询师:我可能需要再重复一下,我们在咨询时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密原则就是……所以你不必考虑使用什么词汇,也不必考虑我会有什么反应,尽管畅所欲言。咨询师这段话想要达到的目的是()
A. 使求助者更加准确理解保密原则
B. 使求助者忽略咨询师的反应
C. 承诺保密原则打消求助者的顾虑
D. 促使求助者准确表达所欲言
案例一(30):心理咨询师:你的经济情况怎么样?求助者:还好,收入在同学中算高的,福利待遇也不错。“你的经济情况怎么样?”这样的提问,表明咨询师()
A. 提问过多
B. 提了可问可不问的问题
C. 恰当提问
D. 提了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案例一(32):求助者完成了心理测验,回到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看了测验的结果)从结果看,有些与你所说的不一致,例如,你在抑郁自评量表上得分很高,而咱们谈话时你没有说自己情绪低落。所以你要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咨询结束后你需要梳理清楚,通过心理咨询,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看看是否能形成明确的目标。我也认真地想一想,咱们下次再谈。对于今天咱们谈话的内容,我一定
A. 根据验证过的经验中的“图式”,客观解释
B. 注重行为观察,在现象与原因间建立联系
C. 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去思考问题
D. 抓住“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