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关于署名权的基本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署名权主体为“对已发表的研究内容负责,并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而“对于论文提出过建议、给予过技术性帮助或仅仅搜集过资料的人不能算是作者
B. 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作品必须经有权机关审查后,作者才能行使著作权
C. 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者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D. 只要对作品有实质贡献任一作者都有署名权,无论何种原因遗漏其中一人的署名都侵犯了其署名权。被遗漏的作者有权向出版方提出异议,主张自己的署名权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关于署名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反映的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表明署名人是一件作品的创作者
B. 所谓挂名是指没有参加作品的创作,也没有对作品的完成付出任何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而与作者共同在作品上署名的行为。对于一些只是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行为,如提供资金和必要设备,或者其他必要工作,如提供资料和咨询意见,帮助打印及校正,没有对作品的完成付出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都不视为作者
C. 借名是作者为了谋取非法名利,主动请求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是作者滥用署名权行为;挂名是他人为了谋取个人名利,请求在作者的作品上署名的行为,是非作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D. 署名顺序体现各个合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未经其他合作作者的同意,擅自更改合作作者署名顺序的行为,应认定为侵犯了其他合作作者的署名权

.关于作品的独创性说法正确的是?

A. 版权中的独创性并不要求作品达到“前无古人”的程度,只要作品是由作者创作而产生的,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非单纯摹仿或抄袭他人的作品,即使与他人的作品有某种雷同之处,也不影响其所享有的著作权
B.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保护作者的思想本身。在对剽窃与否进行研判时,不能仅看相应观点、主题思想是否相同,还要看在具体内容上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C. 剽窃行为既包括“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低级剽窃行为),也包括“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窃为己有的行为”(高级剽窃行为)
D. 作为力主构成剽窃的一方,在“接触”过原作品的 问题上,原告既可以提供被告曾经见到过、阅读过、购买过、收到过被侵权作品或者被告曾在己方工作过程中接触过被侵权作品等直接证据,也可以提供被侵权作品已经以发行、表演、展览、广播、放映等方式公之于众,以及被告不具备被控侵权作品创作能力等间接证据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上的规定而使用他人的作品。擅自展览、摄制、出租、播放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B. 剽窃他人的作品,是指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此种行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照抄他人的作品;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他人作品的形式或内容进行剽窃
C.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因此,只有那些实际从事了创作的人才是作者,组织他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或者承担资料收集和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人不是作者
D. 创作作品的行为是法律行为,作者必须年满18周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论作品标题是否独立作为作品受保护,他人都不得擅自修改或更换
B. 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C. 如果作品以署名方式发表,其他人以改编、翻译、广播、表演等方式使用该作品时,均应说明作品的身份。署名权因与作者人身相联系,因此署名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得放弃
D. 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譬如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属于该类法人作品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