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品的独创性说法正确的是?
A. 版权中的独创性并不要求作品达到“前无古人”的程度,只要作品是由作者创作而产生的,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非单纯摹仿或抄袭他人的作品,即使与他人的作品有某种雷同之处,也不影响其所享有的著作权
B.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保护作者的思想本身。在对剽窃与否进行研判时,不能仅看相应观点、主题思想是否相同,还要看在具体内容上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C. 剽窃行为既包括“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低级剽窃行为),也包括“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窃为己有的行为”(高级剽窃行为)
D. 作为力主构成剽窃的一方,在“接触”过原作品的 问题上,原告既可以提供被告曾经见到过、阅读过、购买过、收到过被侵权作品或者被告曾在己方工作过程中接触过被侵权作品等直接证据,也可以提供被侵权作品已经以发行、表演、展览、广播、放映等方式公之于众,以及被告不具备被控侵权作品创作能力等间接证据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上的规定而使用他人的作品。擅自展览、摄制、出租、播放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B. 剽窃他人的作品,是指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此种行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照抄他人的作品;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他人作品的形式或内容进行剽窃
C.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因此,只有那些实际从事了创作的人才是作者,组织他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或者承担资料收集和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人不是作者
D. 创作作品的行为是法律行为,作者必须年满18周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论作品标题是否独立作为作品受保护,他人都不得擅自修改或更换
B. 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C. 如果作品以署名方式发表,其他人以改编、翻译、广播、表演等方式使用该作品时,均应说明作品的身份。署名权因与作者人身相联系,因此署名权不得转让、继承,也不得放弃
D. 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譬如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属于该类法人作品
.关于知识产权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甲、乙、丙合作的童话集即将出版时,甲、乙将其中自己创作的数篇比较精彩的故事抢先发表,使这本童话集的发行量大大减少,这会损害合作作者可预期的出版报酬。此种情形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合作作品的作者在行使著作权时,侵害了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B. 甲、乙、丙、丁四人合作创作一幅图画,甲画松树,乙画竹子,丙画梅花,丁负责题词。在这幅画中,丁的书法可以分割使用从而单独享有著作权,如果画中的松、竹、梅没有交叉不可分离的情况,则甲、乙、丙对其所画松、竹、梅也分别享有著作权
C. 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具有人身性,永远受到保护,但著作财产权并不能永远受到保护,《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发表权也受到保护期的限制
D. 《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作品,发表权和各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其死亡后6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的第60年的12月31日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作品
B.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C. 著作权自动取得,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即刻自动产生著作权,不必履行法律规定的任何手续
D. 判断一份材料是否为抄袭时,需要采取客观标准,观察材料与原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可以被客观识别的、并非太过细微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