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方大科技”)为一家以新型能量补充型饮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1年,方大科技根据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下称《手册》),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为及时检验实施效果,公司于当年7月成立评价组,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组接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组长由董事会指定,组员由公司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成。2012年9月,方大科技审计委员会召集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对检查情况进行讨论,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下:(1)内部环境渐入佳境评价组在对内部环境各种要素进行测试时,发现缺乏足够证据来证明公司文化领域的建设态势和实施效果。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公司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是无形的、是难以量化的,且人力资源部已制定并计划宣传贯彻《员工行为守则》,由此可以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富有成效。(2)风险评估何以精准方大科技曾经于2012年1月支付相当于全年销售额的1%、共计2000万元,争取成为伦敦奥运会赞助商;于2012年7月支付500万元捐助西南某省受灾地区。评价组在对公司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上述事项均未履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与本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没有形成关联性,表现为“你在西边投你的广告,我在东边卖我的产品”,建议予以整改。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表示,赞助伦敦奥运会对提升企业形象有利而无害,不存在风险;财务部门负责人认为,对外捐助属于履行社会责任,不需要评估风险,好像没有什么人对精准实施市场推广风险与文化营销感兴趣。(3)控制活动如何点穴评价组对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活动进行了全面测试,发现《手册》中有关资金投放、资金筹集、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和商品销售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可能存在缺陷,有关资料如下:①在资金投放领域,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手册》规定,报经总会计师批准,投资部门可以从事一定额度的投资,但大额期权期货交易,必须报经总经理批准。②在资金筹集领域,为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手册》规定,总会计师在无法正常履行职权的情况下,应当授予其副职在紧急状况下进行直接筹资的一切权限。③在物资采购领域,《手册》规定,当库存水平较低时,授权采购部门直接购买。④在资产管理领域,为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财产损失风险,《手册》规定,公司采取投保方式对财产进行保全,财产保险业务全权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开展,公司不再另行制定有关投保业务的控制规定。⑤在商品销售领域,为提高经营效率和缩短货款回收周期,《手册》规定,指定商品的销售人员可以直接收取货款,公司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监督人员对该岗位的运行情况和有关文档记录进行核查。(4)信息与沟通如何评价组检查发现,所有风险信息均经由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建议确认为控制缺陷并加以整改。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风险管理部门对总经理负责,符合公司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与授权分工的规定,不应认定为控制缺陷。(5)内部监督有效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表示,年度评价组是由公司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工作团队,缺乏独立性,建议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评价组负责人认为,工作组成员均接受过专业培训,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权威性来承担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而审计部门人手少、力量弱,现阶段无法有效承担年度评价职责。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判断资料(3)中各项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并逐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甲单位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执行财政部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2014年7月,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执行规章制度,防范各种不正之风和损失浪费现象,由审计处牵头,组织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相关人员参加,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工作进行回头看,并发现了如下问题: (1)2012年1月,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本单位利用率不高的重点实验室与外部乙科研单位共享使用。甲单位据此与乙单位签订协议,约定按照使用时间向乙单位收取使用费,每半年收取一次。6月,甲单位收到乙单位支付的2012年上半年实验室使用费220万元,作为其他收入处理。财务处刘某解释,事业单位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当留归本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2012年2月,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外转让一项股权投资(该投资系以单位房屋出资取得)。该项股权投资账面成本为520万元(未达到资产处置规定限额),转让价款为600万元,财务处将取得的转让价款600万元作为单位自有资金处理。财务处李某解释,取得该项股权投资所出资的房屋是用单位非财政资金建造的,因此转让投资取得的价款应当留归本单位使用。 (3)2012年3月,由于一辆公车发生交通事故报废,收到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赔付的车损款20万元。财务处将这笔款项作计入修购基金处理。财务处李某解释,保险公司赔付的车损款可以用于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理,应计入修购基金。 (4)拟购买一批专用检测设备(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该种设备本地供应商有1家,国内另外2家供应商在偏远省份。会议决定直接联系本地供应商采购该批设备。 (5)拟购买一批数字分析仪器(不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经批复的采购项目预算为1500万元。由于对拟购仪器的价格、供应商等市场情况不熟悉,会议决定委托与甲单位有过业务合作关系、信誉良好、具有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的X公司代理采购。 (6)拟购置公务车1辆(属于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会议上大家普遍认为,按照经批准的预算标准,同等价格档次的进口车较国产车在性能上更优,会议决定向接受委托的集中采购机构提出购买进口车的要求。 (7)2012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所属出版社(事业单位)转制为本单位所属全资企业。评估基准日,出版社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000万元,评估机构对出版社净资产的评估价值为35000万元,财务处按照出版社净资产账面价值确认甲单位对外投资成本。财务处王某解释,事业单位核算对外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所以按照出版社净资产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成本。 (8)2012年6月,购买一项用于科研活动的专利权并投入使用,财务处将该专利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同时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摊销,摊销后该专利权价值未在甲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财务处刘某解释,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入账后,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摊销。 要求: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规定,对事项(1)、(2),逐项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分别说明正确的处理;对情形(3)至(8),逐项判断甲单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
顶辉集团是一家省属国有企业,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集中在乙分公司;二是农业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丙分公司;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农家乐旅游业务,主要集中在丁公司。丁公司为顶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顶辉集团除丁公司外,无其他关联公司。2013年,顶辉集团加大了对全集团资产和业务的整合力度,确定了“做强做大‘农’主业,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实现主业整体上市”的发展战略。2013年,顶辉集团进行了如下资本运作:(1)2013年2月1日,顶辉集团以银行存款0.4亿元从A上市公司原股东处购入A上市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该日,A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8亿元。A上市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与顶辉集团的丙分公司在业务和地域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2013年11月1日,顶辉集团以银行存款1亿元从A上市公司原股东处再次购入A上市公司40%的有表决权股份,另发生审计、法律服务、咨询等费用0.15亿元。至此,顶辉集团持有A上市公司60%的有表决权股份,控制了A上市公司。该日,顶辉集团之前持有的A上市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的公允价值为0.5亿元,A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亿元。顶辉集团从2013年11月1日起,对A上市公司实行了统一监督、控制、激励和约束,努力使A上市公司成为集团内部一支运作协调、利益攸关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夯实了顶辉集团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地位。(2)2013年12月1日,顶辉集团通过司法拍卖拍得B上市公司3亿股股权,占B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1%,支付银行存款1.5亿元。该日,B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为1.2亿元,股东权益为1.2亿元。顶辉集团2013年控制B上市公司的目的是,计划在2014年3月1日向B上市公司注入乙分公司的全部资产,从而实现顶辉集团的化肥生产和销售业务整体上市,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3)2013年12月31日,顶辉集团为了做强做大主业,逐步加大新兴旅游市场,以0.3亿元的价格出售了所持有丁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但仍对丁公司具有控制权。该日,丁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0.6亿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简要说明顶辉集团2013年取得A上市公司股权和B上市公司股权所发挥的作用。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2007年度有关业务资料 ①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自非关联方H公司购入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当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股本为800万元,资本公积为100万元,盈余公积为2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0万元。在此之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3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商品一批,不含增值税货款共计1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将该批A商品全部对外售出,但甲公司仍未收到该货款,为此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③2007年6月,甲公司自乙公司购入B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乙公司出售该商品不含增值税货款15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支付货款。 ④2007年10月,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D商品一批,已于当月支付货款。乙公司出售该批商品的不含增值税货款为50万元,成本为3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购入的该批D商品仍有80%未对外销售,形成期末存货。 ⑤2007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年来计提盈余公积15万元,股本和资本公积未发生变化。 (2)2008年度有关业务资料 ①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非关联方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取得投资时,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②2008年3月,甲公司收回上年度向乙公司销售A商品的全部货款。 ③2008年4月,甲公司将结存的上年度自乙公司购入的D商品全部对外售出。 ④2008年11月,甲公司自丙公司购入E商品,作为存货待售。丙公司售出该批E商品的不含增值税货款为300万元,成本为20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对外售出该批E商品。 ⑤2008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年末计提盈余公积为30万元,股本和资本公积未发生变化。 (3)其他相关资料 ①甲公司、乙公司与丙公司的会计年度和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②不考虑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除应收账款以外,其他资产均未发生减值。 ③假定乙公司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未分配股利。 [要求] 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各项相关抵销分录。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2007年度有关业务资料 ①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万元,自非关联方H公司购入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当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股本为800万元,资本公积为100万元,盈余公积为2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0万元。在此之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3月,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商品一批,不含增值税货款共计1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将该批A商品全部对外售出,但甲公司仍未收到该货款,为此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③2007年6月,甲公司自乙公司购入B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乙公司出售该商品不含增值税货款15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支付货款。 ④2007年10月,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D商品一批,已于当月支付货款。乙公司出售该批商品的不含增值税货款为50万元,成本为3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购入的该批D商品仍有80%未对外销售,形成期末存货。 ⑤2007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年来计提盈余公积15万元,股本和资本公积未发生变化。 (2)2008年度有关业务资料 ①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非关联方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取得投资时,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②2008年3月,甲公司收回上年度向乙公司销售A商品的全部货款。 ③2008年4月,甲公司将结存的上年度自乙公司购入的D商品全部对外售出。 ④2008年11月,甲公司自丙公司购入E商品,作为存货待售。丙公司售出该批E商品的不含增值税货款为300万元,成本为200万元。至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对外售出该批E商品。 ⑤2008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年末计提盈余公积为30万元,股本和资本公积未发生变化。 (3)其他相关资料 ①甲公司、乙公司与丙公司的会计年度和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②不考虑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除应收账款以外,其他资产均未发生减值。 ③假定乙公司在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未分配股利。 [要求] 编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