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世贸组织今天称,亚洲正在引领世界贸易复苏。正在新加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贸易官员们对他们所在经济体的贸易前景表示谨慎乐观。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最大希望的中国表示,其出口下降的趋势可能在下半年得到缓解。这段文字中“他们所在的‘经济体’”是指()。

A. 亚洲各国
B. 新加坡和中国
C. 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
D. 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甲将其拥有的一台旧冰箱出卖给乙,得钱300元,甲出卖其冰箱的行为是所有人行使 ( )行为。

A. 占有权
B. 使用权
C. 收益权
D. 处分权

案例分析题据新华社成都记者从此间召开的“2005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11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其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8800亿元,200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统计数字显示,从2001年起,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连续4年实现每年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跨越,由4000亿元踏上7000亿元的台阶。2004年,我国零售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486亿元,餐饮网点达400多万个,这两个指标分别为1978年的136倍和34倍。目前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相当于全国GDP的5.84%、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62%。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消费品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餐饮业还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04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与 1978年104.4万人相比,增长了16倍。 2004年我国餐饮网点平均零售额大约是1978年的()。

A. 4倍
B. 15倍
C. 25倍
D. 120倍

社会大众对历史讲座和历史读物的要求,就是通俗易懂好记、贴近实际生活的普通历史知识。无论讲述一个朝代或一个历史人物,都要选取那些与社会大众关系紧密的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可读性、可听性。其实这正是我国历史的传统——史学就是讲故事。所以说,历史叙事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例如《史记》最精彩的篇章,就是那些回味无穷的故事。这段文字的主要意图是强调()。

A. 历史叙事大众化的特征是讲述
B.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故事
C. 社会大众需要历史故事的普及
D. 我国史学的传统在于叙述故事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例子俯拾即是。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滕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与……齐……,……共……”之类是语言格式,但它一旦撑起了名句,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同名句一起升华成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庸《天龙八部》三十二回中“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颂德之辞,但听得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这样的描写,就很自然地想起王勃的佳句,也就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对比,为那是何等淡雅清丽和这是多么龌龊庸俗而不禁哑然失笑。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我们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符号与管轨的关系,立足点是它们之间点面对待的关系。语言工作者应该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结合文化研究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语言的许多现象,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语言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引起种种新的思考。举例来说,汉民族文化对于汉语词汇的发展、汉语词义的演变、汉字的创造和使用等等的影响,这是十分明显的。那么,汉语语法的形成和发展会不会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十分丰富。理解汉语,特别是阅读汉语古籍,最主要的障碍不是语法。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率先出现的语言学著作是讲词义、讲汉字、讲语音的《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等,而不是语法学专著。 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道和轨道
B. 语言和文化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C.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
D. 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完全制约着不同民族的特定语言发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