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主要目标不包括:
A. 幼儿音乐教育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B. 幼儿音乐教育要促进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发展;
C. 幼儿音乐教育要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 幼儿音乐教育要促进幼儿的音乐活动技能与能力的提升。
适合大班欣赏的音乐材料不包括:
A. 幼儿歌曲、律动音乐、打击乐以及小型器乐曲。
B. 2/4、3/4、4/4拍、6/8拍、9/12的歌曲和乐曲,还可以包括5/4拍的乐曲,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C. 它们一般是有标题音乐,也有一些是没有标题的,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结构包括三段体和回旋曲式等多段体、长度适中。
D. 民族器乐曲《阿细跳月》、回旋曲式(ABACA)结构的《时钟店》等。
4.4—5岁幼儿有关欣赏的教育目标,关于感受与欣赏的目标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B. ”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C.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D. ”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3—4岁幼儿喜欢聆听和感受音乐,喜欢探索声音,喜欢敲敲打打,探索各种奇妙的声音,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因此教师应采用如下哪种指导方式:
A. 教师可以从舞蹈开始进行活动设计,幼儿感受音乐形象,之后进行舞蹈表演,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B. 教师可以从打击乐开始进行活动设计,幼儿感受音乐形象,之后进行打击乐表演,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C. 教师可以从探索声音开始进行活动设计,幼儿感受音乐形象,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D. 教师可以从角色扮演开始进行活动设计,幼儿表现音乐形象,之后进行戏剧表演,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