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者男,25岁,间断排暗红色糊状便2年,每次量约200~300g,有时可自止,既往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明确出血病灶,1天前再次出现排暗红色糊状血便,伴头晕、心悸,乏力、出汗,无腹痛及恶心呕吐。否认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服用史。查体:T37.1℃,P110次/分,血压86/55mmHg。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8次/分。急查血红蛋白60g/L。 提示:外科手术于小肠距回盲部70cm处小肠肠系膜侧见一憩室,大小约1.5cm×2cm,表面黏膜糜烂伴浅溃疡,行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对小肠憩室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常伴有异位黏膜
B. 可引起肠套叠
C. 胶囊内镜有滞留憩室内的风险
D. 憩室本身多无症状,症状多由并发症引起
E. Meckel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
F. 多为先天性
G. 有恶变倾向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 目前认为哪些机制导致肝性脑病?()
A. 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
B. 大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增加
C. 酪氨酸学说
D. 色氨酸学说
E. γ–氨基丁酸/苯二氮类神经递质学说
F. 假性神经递质
G. 球-管平衡学说
H. 苯丙氨酸学说
I. 长链脂肪酸学说
J. 短链脂肪酸学说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78岁,反复反酸、胃灼热、胸痛3年,症状多发于饱餐后及夜间,偶尔活动中发作,休息后或饮水少许可减轻,自服奥美拉唑及铝碳酸镁偶尔有效,半小时前饱餐后上述症状再发且加重。大便2天/次,近1周大便颜色发黑。近半年体重下降约4kg。既往:高血压20年,服药不规律;糖尿病5年,服药不规律;可疑“心肌缺血”5年,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吸烟50余年,已戒20年,饮酒少量。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结膜轻度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钝,HR70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及静脉曲张。 有关Barrett食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arrett食管是一个病理学水平的诊断
B. 85%的食管腺癌来自Barrett食管
C. 发现Barrett食管首选EMR治疗
D. Barrett食管伴有胃上皮化生型癌变几率最高
E. Barrett食管癌变的风险与内镜下形态有关,舌型最易恶变
F. 40%的Barrett食管会发展为食管癌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60岁,饮少量酒后出现上腹部剧痛2h入院,既往高血压,胆结石病史,曾行胆囊切除。查体:Bp90/60mmHg,心率102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略膨隆,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减弱。 患者就诊后急诊应给予的治疗措施包括()。
A. 禁食
B. 吸氧
C. 开放静脉
D. 肌内注射山莨菪碱缓解疼痛
E. 肌内注射度冷丁或吗啡缓解疼痛
F. 胃肠减压
G. 预防性抗感染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41岁,12年前因正常分娩后出现黄疸,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具体诊断经过不祥,接受泼尼松治疗1年,肝功能恢复正常,停用激素。此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10个月前因乏力就诊,实验室检查:ALT275U/L、AST253U/L、TBil21.7μmol/L、ANA1∶40,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给予泼尼松治疗6个月,氨基转移酶水平无好转。 下一步应完善的检查是()。
A. 甲肝抗体
B. 乙肝表面抗原
C. 丙肝抗体
D. 戊肝抗体
E. 抗线粒体抗体
F. 肝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