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英国学者哈特从守法动机的角度将法律意识分为内在的观点和外在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内在的观点是指人们出于自愿而遵守法律。
B. 外在的观点是指人们对法律不信任,但由于外界的压力而迫使其遵守法律。
C. 哈特这种分类和我们按社会政治属性对法律意识的分类本质上是一致的。
D. 哈特认为一个社会既包括从内在观点也包括从外在观点服从法律的人,同时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出现两种动机的混合。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关于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的区别的主要表现错误的为:( )

A. 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法律编纂可以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并可以增加新内容。
B. 法律汇编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查阅各种法律法规、便于法的遵守和适用,法律编纂的目的则是为了确保法律的稳定性,对正在施行的法典予以修改、完善。
C. 法律汇编可以由官方、非官方进行,法律编纂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
D. 法律编纂在立法技术上的要求远较法律汇编高。

下列可以作为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的是:( )

A. 某科研机构培育玉米改良品种时采用的试验方法。
B. 刘某和王某谈恋爱并签订一份协议,就“约会的时间、互相尊重各自的选择”等条款所做的约定。
C. 张某偷吃了某农业技术部门培育的珍贵的葡萄改良品种。
D. 李某因打鼾而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A.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B.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D. 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