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查看答案
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A.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B.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D. 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法治也有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是:( )
A. 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
B.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C. 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D. 法律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E.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自觉遵守它。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这一规定属于何种规范?( )
A. 准用性规范
B. 确定性规范
C. 委任性规范
D. 命令性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法律规定作用于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式是:( )
A. 允许的方式
B. 禁止的方式
C. 积极义务的方式
D. 赋予人们行为自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