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十二] 男,15岁,学生。自幼活动多,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稍大时,看书看不了几页就把书扔掉,经常把自己卧室搞得乱七八糟。上小学以后,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喜欢插嘴,干扰老师讲课,扰乱课堂秩序,经常被请家长也无济于事。喜欢招惹别人,常与同学发生争吵或打架。六年级以来更为明显,常无故旷课,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向他们要钱,不给则拳打脚踢,向家长说谎,偷家长或骗亲人的钱物。入初中后变本加厉,并与个别女同学厮混在一起,家长无法管理送其来院。 临床上用于评定儿童行为的量表常用的有
A. 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B.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C. MMPI
D. Scl-90
EPQ
F. IQ
查看答案
[案例四十一] 患儿,男,9岁。以“自幼活动过度,冲动,难以管理1年”为主诉入院。该患儿上幼儿园以来到处攀爬,老师管理困难,常主动与小朋友挑事,追逐打闹,摔得头破血流。上课不能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胡乱插话,扰乱课堂秩序。 根据病史,该患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以安静
B. 学习困难,成绩差
C. 经常插话,扰乱课堂秩序
D. 活动过度,容易冲动
E.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
F. 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A. 对
B. 错
[案例四十三] 女性,35岁,已婚,保育员。以突发呼吸急促、胸闷、乏力、心悸、出汗、手脚麻木,伴有濒死感半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口中不断喊“不得了,活不成了”。查体:心率98次/分,呼吸28次/分,体温36.7℃,血压135/80mmHg,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有
A. 高血压
B. 低血糖反应
C. 心脏病
D. 焦虑症
E. 神经衰弱
F. TIA发作
[案例四十五] 女性,61岁,汉族,工人,已婚。主诉“失眠20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生气出现夜眠差,每晚睡眠3~4个小时,主要表现为人睡难、多梦、早醒,白天感困乏。发病3个月后来院治疗,服用地西泮5~10mg/d,阿米替林5mg/d等药物治疗,睡眠比较满意,10余天出院。以后每当睡眠差时就服用地西泮5~10mg,好转时停药。2年前换用艾司唑仑1~2mg/d,睡眠正常。2个月前因生气病情反复自服氯硝西泮6~8mg/d,仍觉睡眠表浅而就诊。 药物治疗失眠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病程长者使用最大有效剂量,进行冲击疗法
B. 间断给药或短期服药
C. 慢性患者可长期小剂量应用短半衰期的药物
D. 短半衰期的药物可突然停药,而长短半衰期的药物宜缓慢停药
E. 注意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F. 记忆受损、晕倒、过度思睡,特别是高剂量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G. 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酒精,可减少苯二氮卓类依赖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