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①1785年,科学家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0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留下的是一些不足原体积1/200的小气泡,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未知气体.但这种见解却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②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N2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N2密度是1.2572g/L而从NH3分解到的N2的密度是1.2508 g/L,两者相差O.0064
查看答案
案例:某老师讲完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后,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我们喝了一口该盐水后,由于分子(或离子)运动的不规则性,会不会造成我们喝的那一口盐水中钠离子数量少于(或多于)氯离子数量呢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头脑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之间的冲突.深究其理,要从概率论的知识讨论.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显然不够。于是该老师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乳化现象”的内容要求是“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下面是某版教科书对该部分内容的呈现。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谁知道原因吗7【活动与探究】在试管中加入5 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
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引导性材料,便于学生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问题:(1)请以“溶解度”教学为例,列出三种引导性材料。(2)化学教
某化学教师讲授“燃烧”时.引用了下列素材。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中.燃烧就是物质失去“燃素”的现象。这种说法曾风行一时,支配了化学家的思想一百年左右。然而,“燃素说”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证明“燃素”的存在。直到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才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