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学习本文,我们可以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方面获得很多启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嚼”,要细细地咀嚼,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B. 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C. 品味语言也要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也要努力创新。
D. 品味语言,要有卓越的见识,深刻的思想,只有加强思想修养,才能学好。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湖雨夜 苏轼咏西湖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早已脍炙人口。古人所作西湖游记,写雨者亦殊多,然大半为雨朝;雨夕,鲜有写其雨夜者。一九五六年,我于西湖作三日游。一日下午突布云幔,满城皆暗,未几,雨脚东来,若轻纱,若薄雾,罩西子于帘幕之中。但见南北高峰,憧憧浮动;白苏二堤,隐漾若无。少顷雨急,则孤山、湖心亭一带,草痕树影全模糊了。斯时方觉西湖雨景之美,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中最确切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点面结合手法描绘西湖雨中景色,先概括勾画出西湖“山色空濛雨亦奇”,再以西湖夜雨为点,重点突出雨中西湖之夜的奇特风光。
B. 本文以苏轼咏西湖名句为总领,然后分别描绘西湖昼夜不同时辰“山色空潆雨亦奇”的美景。
C. 本文先以苏轼咏西湖的名句作总领,再以白日西湖雨景作缘引,然后着重描绘了西湖夜雨的“别有一番雅致”,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D. 本文先以苏轼咏西湖的名句对西湖美景作概述,然后细致地描绘了白日西湖的绮丽风光和西湖夜雨的奇特壮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句话,通俗易懂,可其所含的意思却十分深邃。说其是警世格言,世世代代为座右铭;说其是做人的哲理,个中的真善美的确意味深长;说其是言简意赅的号召,由其激发的辐射力、凝聚力着实难以量计。“吾貌虽瘦”,从字面上理解,刻画的是主体一方在形体上“衣带渐宽”的实况,而从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上讲,大都反映的是自我约束、自觉奉献之后 “这类安于‘吾貌虽瘦’的举止,源于追求‘天下必肥’的高尚境界”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A. 总结上文,指出事例的性质。
B. 启示下文,对论述“吾貌虽瘦”的思想来源进行论述。
C. “这类”承上总结,“源于”启下论述,有过渡作用。
D. 总结上文,指出“吾貌虽瘦”的思想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通过本文的学习,在写作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议论性文字,要以理服人。要使你的道理有说服力,应该选择恰当的实例。
B. 有了典型的实例,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解说,分析不到位,道理也很难讲透。
C. 学问靠积累,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在写作中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D. 在“推敲”故事的引用上,本文也有误记的地方,说明谁都难免有错误,我们不能苛求别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湖雨夜 苏轼咏西湖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早已脍炙人口。古人所作西湖游记,写雨者亦殊多,然大半为雨朝;雨夕,鲜有写其雨夜者。一九五六年,我于西湖作三日游。一日下午突布云幔,满城皆暗,未几,雨脚东来,若轻纱,若薄雾,罩西子于帘幕之中。但见南北高峰,憧憧浮动;白苏二堤,隐漾若无。少顷雨急,则孤山、湖心亭一带,草痕树影全模糊了。斯时方觉西湖雨景之美, 对文中画线的“湖山楼阁,仿佛被天公泼墨染却,一派漆黑,更不能辨其轮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本句以泼墨山水为喻,形象地写出了雨夜湖上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景象。
B. 湖面的漆黑,与沿湖灯火相映衬,更显出雨夜西湖景色别有一番雅致。
C. 连湖山楼阁的轮廓都辨不出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雨夜西湖天色之黑。
D. “天公泼墨”的拟人手法,给雨夜的西湖更增加了一些神秘感。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