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通过本文的学习,在写作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议论性文字,要以理服人。要使你的道理有说服力,应该选择恰当的实例。
B. 有了典型的实例,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解说,分析不到位,道理也很难讲透。
C. 学问靠积累,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在写作中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D. 在“推敲”故事的引用上,本文也有误记的地方,说明谁都难免有错误,我们不能苛求别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湖雨夜 苏轼咏西湖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早已脍炙人口。古人所作西湖游记,写雨者亦殊多,然大半为雨朝;雨夕,鲜有写其雨夜者。一九五六年,我于西湖作三日游。一日下午突布云幔,满城皆暗,未几,雨脚东来,若轻纱,若薄雾,罩西子于帘幕之中。但见南北高峰,憧憧浮动;白苏二堤,隐漾若无。少顷雨急,则孤山、湖心亭一带,草痕树影全模糊了。斯时方觉西湖雨景之美, 对文中画线的“湖山楼阁,仿佛被天公泼墨染却,一派漆黑,更不能辨其轮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本句以泼墨山水为喻,形象地写出了雨夜湖上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景象。
B. 湖面的漆黑,与沿湖灯火相映衬,更显出雨夜西湖景色别有一番雅致。
C. 连湖山楼阁的轮廓都辨不出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雨夜西湖天色之黑。
D. “天公泼墨”的拟人手法,给雨夜的西湖更增加了一些神秘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 这段文字在思路上十分严谨,下面对本段写作思路的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首先指出有些人的错误认识,然后针对这一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B. 引述“推敲”的故事,指出“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C. 对“推敲”二字进行分析比较,又联系上句说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指出韩愈的修改是错误的,贾岛心中玩索的意境,才是修改的依据。
D.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人们对碳正离子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10-23~10-6秒之间,因此,不能直接用仪器观测到这个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 欧拉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制备“长寿”高浓度碳正离子的方法。他采用了亲和能力小的溶剂,在低温(大约-100℃)下,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为了得到高浓度的碳正离子,欧拉使用一种很强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它可以使卤代烷生成碳正离子。 欧拉的成就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温斯坦 欧拉的主要成就是指:

A. 发现了寿命非常短的碳正离子。
B. 得到了高浓度的碳正离子。
C. 发现了保持碳正离子稳定的方法。
D. 分析了碳正离子的结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人们对碳正离子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寿命”非常短,大约在10-23~10-6秒之间,因此,不能直接用仪器观测到这个有机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的“面目”。 欧拉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制备“长寿”高浓度碳正离子的方法。他采用了亲和能力小的溶剂,在低温(大约-100℃)下,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为了得到高浓度的碳正离子,欧拉使用一种很强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它可以使卤代烷生成碳正离子。 欧拉的成就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温斯坦 文中对欧拉的发现至关重要的一项是: ①发现了中间体碳正离子是非经典的。 ②发现了碳正离子保持稳定的酸浓度。 ③证明在强酸介质中,饱和碳氢化合物会质子化。 ④发现碳正离子包含一个5配位价的碳。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