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儿男,7岁,因“不规则发热伴颈部肿物1月余,活动后气促,偶伴双膝关节痛1周”来诊。既往史无特殊,家中无结核病患者。查体:T37.8℃,P106次/min,R35次/min,BP95/60mmHg;无皮疹及水肿,结膜不充血;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或较硬,部分融合成块,边界不清;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心脏无杂音,双肺底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啰音;肝、脾不大。 为尽快明确诊断进一步检查应考虑(提示胸部CT:纵隔巨大肿物;胸腔积液未见明显增多而不宜做胸腔穿刺;颈淋巴结穿刺活检仍为增生性淋巴结炎;颈淋巴结摘除活检未实施。)()
A. 微创性纵隔肿块穿刺活检
B.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C. 再次颈淋巴结穿刺活检
D. 胸部MRI
E. 复查血常规
F. 颈淋巴结摘除活检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病历摘要:患儿男性,5岁,发热10余天,呈不规则发热,食欲减退,偶有鼻衄,曾用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近日来面色逐渐苍白。查体:体温:T38.8℃,精神差,皮肤粘膜苍白,躯干部可见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血常规:血WBC45.0×10/L,中性:0.25,淋巴:0.75;血红蛋白Hb78g/L,红细胞2.6×10/L,血小板77×10/L。 此患儿需要做哪些检查的?()
A. 骨髓检查
B. 凝血功能检查
C. 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
D. 骨髓培养
E. 肝功能
F. EB病毒检测
G. 嗜异性凝集反应
H. 脑脊液检测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35岁,妊娠10周出现剧烈呕吐,呕吐数次胃内容物后,呕吐鲜血500ml,伴心慌、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血压85/45mmHg,心率122次/分,急查血常规示Hb85g/L,既往腹部B超示脂肪肝。 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大量活动性出血,首选的治疗为()。
A. 继续快速静脉补液保守治疗
B. 内镜下血管夹止血
C. 内镜下硬化治疗
D. 手术
E. 血管造影后栓塞术
F. 内镜下套扎治疗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28岁,因“乏力、尿黄1周”入院。外院查肝功能提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2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76U/L,总胆红素122μmol/L。患者否认“肝炎”接触史、输血史,否认嗜酒,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晦暗,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可触及,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应做的进一步处理是()。(提示:患者规律口服青霉胺治疗已2年,并坚持定期复查,病情一直平稳。2周前患者自觉体重增加,并出现双下肢可凹性水肿,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
A. 维持青霉胺治疗,监测血糖并行胰岛功能试验检查
B. 停止青霉胺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青霉胺治疗
C. 继续青霉胺治疗,并加用口服利尿剂治疗
D. 停止青霉胺治疗,换用曲恩汀治疗
E. 将青霉胺减量后继续治疗
F. 将青霉胺减量并加用锌制剂联合治疗
案例分析题患儿,女孩,4岁。发热伴咳嗽3~4d,今出皮疹,住外院拟诊"药物疹",口服阿司咪唑(息斯敏),回家后病情变化,咳加剧,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9℃,气急,鼻翼扇动,唇周青紫,两眼结膜红,口腔黏膜粗糙,心率每分钟160次,心音低钝,两肺背闻及细湿啰音,腹软,肝肋下3.5cm,剑下4cm,头面和躯干可见红色斑丘疹。 提示:患儿出疹时高热,伴有抽搐。提问:下列哪些支持患儿并发了脑炎()
A. 头痛、呕吐
B. 嗜睡,意识朦胧或昏迷
C. 抽搐后呼吸节律不规则
D. 瞳孔两侧等大,对光反应较迟钝
E. 吸气性呼吸困难
F. 持续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