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疲乏、双颈肿物,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入院后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缓解,继续给予甲氨蝶呤MTX和6MP等维持治疗。甲氨蝶呤为叶酸类似物,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减少四氢叶酸的生成,干扰一碳单位代谢,从而抑制核苷酸的合成和细胞增殖。甲氨蝶呤的这种抑制属于
A. 竞争性抑制作用
B.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C.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D. 反馈抑制作用
E. 不可逆抑制作用
向一个酶促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底物,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 该酶的K m值大约是
A. 0.5
B. 1
C. 5
D. 10
E. 50
患者,女,50岁,与丈夫吵架后服下敌百虫约100ml,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视力模糊等。4小时后出现神志不清,被家属发现立即送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医生立即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解磷定静脉注射等紧急处理,患者渐渐好转。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A. 胆碱酯酶活性
B. 酸性磷酸酶活性
C. 巯基酶活性
D. 羟基酶活性
E. 碱性磷酸酶活性
各种酶都具有最适pH,其特点是
A. 最适pH一般即为该酶的等电点
B. 最适pH为该酶活性中心的可解离基团都处于最适反应状态
C. 最适pH时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较低
D. 大多数酶活性的最适pH曲线为抛物线形
E. 在生理条件下同一细胞酶的最适pH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