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个酶促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底物,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 该酶的K m值大约是
A. 0.5
B. 1
C. 5
D. 10
E. 50
查看答案
患者,女,50岁,与丈夫吵架后服下敌百虫约100ml,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视力模糊等。4小时后出现神志不清,被家属发现立即送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医生立即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解磷定静脉注射等紧急处理,患者渐渐好转。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A. 胆碱酯酶活性
B. 酸性磷酸酶活性
C. 巯基酶活性
D. 羟基酶活性
E. 碱性磷酸酶活性
各种酶都具有最适pH,其特点是
A. 最适pH一般即为该酶的等电点
B. 最适pH为该酶活性中心的可解离基团都处于最适反应状态
C. 最适pH时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较低
D. 大多数酶活性的最适pH曲线为抛物线形
E. 在生理条件下同一细胞酶的最适pH均相同
如按Lineweaver-Burk方程作图测定K m和V时,X轴上实验数据应示以
A. 1/V
B. V
C. [S]
D. 1/[S]
E. V/[S]
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时要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率,其目的是为了
A. 提高酶促反应的灵敏度
B. 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C. 节省酶的用量
D. 节省反应时间
E. 节省底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