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巷道工程,巷道长度700m,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地质资料显示,在巷道长200m处将揭露一断层。为保证锚杆的抗拔力,技术措施要求采取2根树脂药卷(快速和中速药卷各一)锚固锚杆;为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可靠地穿越断层,技术人员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将该断层地段的支护形式变更为锚网喷与钢支架的联合支护,钢支架间距为0.8m。巷道施工到断层区段时,质检人员在对巷道支护质量检查时发现:岩面不平整、锚杆孔口处围岩多有片落;虽然锚杆托板尚能紧贴岩面,但是仍有不少的锚杆外露过长,达200~250mm;钢支架间距为1.0m,且背板很少,支架间仅有少数安设了木棍撑杆;试验的锚杆抗拔力达不到规程要求;质检人员还发现施工人员在锚杆放置树脂药卷的程序不正确,要求立即改正。 几天后,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这些质量问题仍然存在,于是又正式下达了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队长立即补打锚杆、改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时隔2天后,顶板发生冒落事故,造成正在该段补打锚杆的3名施工人员重伤,施工队为处理施工质量和冒顶事故耽误施工工期4天,为此,施工单位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要求为由,提出顺延工期4天。 指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某中等氟病区的病人,其症状为肉眼可见牙齿微黄,并有部分人的牙齿缺损,骨关节疼痛,四肢僵直,进而行动困难。化验:尿氟、发氟增高 最常见的氟中毒流行类型是()
A. 饮水型
B. 饮食型
C. 空气型
D. 煤烟型
E. 饮水与煤烟型
案例分析题男性,18岁。昨天腹泻,大便5~6次,稀便,今天转为黏液脓性便,约2小时1次,量少,伴里急后重,来院诊治。体检:腹软,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化验:WBC14.6×10/L,N0.86(86%),大便光镜检RBC20/HP,WBC满视野,巨噬细胞0~1/HP,近1周班级有同样腹泻病人多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假如第2天病人高热,头痛、嗜睡,血压降低,呼吸不规则,口唇紫绀,考虑为中毒性菌痢,其中毒机制是()
A. 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入血引起败血症
B. 病人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C. 痢疾杆菌产生内、外毒素,引起全身毒性症状
D. 结肠黏膜广泛坏死、溃疡形成
E. 机体免疫功能损伤
案例分析题某医生欲了解A、B两药治疗某病的疗效有无差别,将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药治疗一个疗程;测得治疗前后的血沉(mm/h),见下表(假定A、B两药治疗前后的血沉之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 欲分别比较A、B两药是否有效,宜采用()
A. χ2检验
B. 配对t检验
C. 成组t检验
D.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
E.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案例分析题伤寒、副伤寒预防原则为 控制传染源()
A. 及时发现病人,隔离,消毒与治疗
B. 对有关从业人员粪便与Vi抗体检测
C.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D. A、B、C三者同时进行
E. 不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