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岁开春,万物复苏,我国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称为立春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其中流行最广的一项就是“鞭春牛”活动。例如,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鞭春牛”活动,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或纸糊春牛为象征,由春官执鞭打春牛,既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祈求丰收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自( )以来就一直被作为春季的开始。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代
D. 汉代
“鞭春牛”活动,体现了出中国岁时节日的( )民俗特点。
A. 深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B.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C. 节俗的内容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D. 节俗的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四)我国北方,属于麦黍农耕文化区,在广阔的平原和高原地带,对雨水的需求和渴盼成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成为农业民俗乞求的终极目标。如,河南农谚:“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陕西农谚:“元旦,宜晴不宜阴,是日宜雪,必兆旱”。 江南地区,也有结合阴晴占验讲季节农事、种植、收获等方面的歌谣,从中也可透露出一些农事耕作活动的习俗。例如,江苏有岁朝看风云,以卜农事的习俗,流传 : “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1.以上事象属于哪一类农业民俗?( )
A.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B.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C. 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D.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
这类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A.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
B. 人们十分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 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事的收成,关系国计民生。
D. 农业生产适应天象、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
E. 是农民多年经验的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