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在()等地质条件下的锚喷支护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

A. 膨胀性岩体
B. 泥岩地质
C. 未胶结的松散岩体
D. 有严重湿陷性的黄土层
E. 完整的玄武岩层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

A. 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
B. 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C.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
D. 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
E. 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案例分析题男性,18岁。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厌食入院。体检:体温39.4℃,脉搏92次/min,肝肋下2cm,脾肋下1cm。化验:WBC4.0×109/L,N0.62(62%),L0.35(35%),M0.03(3%),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经氯霉素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发病第18天解黑便1次,量约50g。 下列哪项对伤寒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A. 肥达反应是否阳性
B. 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
C. 肝脾肿大程度
D. 动态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E. 体温高低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巷道工程,巷道长度700m,设计采用锚网喷支护,地质资料显示,在巷道长200m处将揭露一断层。为保证锚杆的抗拔力,技术措施要求采取2根树脂药卷(快速和中速药卷各一)锚固锚杆;为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可靠地穿越断层,技术人员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将该断层地段的支护形式变更为锚网喷与钢支架的联合支护,钢支架间距为0.8m。巷道施工到断层区段时,质检人员在对巷道支护质量检查时发现:岩面不平整、锚杆孔口处围岩多有片落;虽然锚杆托板尚能紧贴岩面,但是仍有不少的锚杆外露过长,达200~250mm;钢支架间距为1.0m,且背板很少,支架间仅有少数安设了木棍撑杆;试验的锚杆抗拔力达不到规程要求;质检人员还发现施工人员在锚杆放置树脂药卷的程序不正确,要求立即改正。 几天后,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这些质量问题仍然存在,于是又正式下达了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队长立即补打锚杆、改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时隔2天后,顶板发生冒落事故,造成正在该段补打锚杆的3名施工人员重伤,施工队为处理施工质量和冒顶事故耽误施工工期4天,为此,施工单位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要求为由,提出顺延工期4天。 指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案例分析题某中等氟病区的病人,其症状为肉眼可见牙齿微黄,并有部分人的牙齿缺损,骨关节疼痛,四肢僵直,进而行动困难。化验:尿氟、发氟增高 最常见的氟中毒流行类型是()

A. 饮水型
B. 饮食型
C. 空气型
D. 煤烟型
E. 饮水与煤烟型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