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及下肢浮肿,气喘,乏力。血压142/94mmHg。现症见浮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腹胀纳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4.8g,血浆总蛋白48g/L,白蛋白23g/L,血清胆固醇6.7mmol/L,甘油三酯5.9mmol/L。 入院后给以呋塞米静脉滴注,尿量未见增多,治疗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补液扩容
B. 服用免疫抑制剂
C. 静脉滴注抗生素
D. 血浆或血浆白蛋白输注
E. 口服利尿剂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男性,35岁。因一周来水肿,头痛,少尿入院。住院体检BP:170/110mmHg,下肢水肿,尿RBC满视野,尿蛋白(+++),BUN15mmol/L,SCr269μmol/L,经治疗后病情日益加重,住院一月后,BUN达24mmol/L,SCr达984μmol/L。 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什么()
A. 肾脏超声波检查
B. 测定血清IgA水平
C. 测定血液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D. 肾穿刺病理检查
E. 肾动脉血管造影
案例分析题男性,50岁,既往有慢性肾炎史20余年,近1周有黑粪入院,体检:血压22/13kPa(165/98mmHg),心律不齐,频发早搏,闻及心包摩擦音,血红蛋白30g/L,Crl000μmol/L。 防止消化道出血加剧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止血药物应用
B. 透析疗法
C. 输血
D. 使用EPO
E. 内镜下止血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临床药师须告知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有()
A. 需要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INR),以根据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
B. 如INR值稳定后,可1年监测一次
C. 因华法林与多种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在服用其他药物前须向医师/药师咨询对华法林是否有影响
D. 用药期间注意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淤斑、鼻血、眼结膜出血等情况,如有则须立即复查PT/INR
E. 如若漏服,可于第2日加量补服
F. 如INR值稳定后,可不再监测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提示患者在入院后第10日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三尖瓣成形术+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开始进行抗凝治疗的时间及抗凝治疗的原因分别是()
A. 术后24~48小时;机械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容易激活凝血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
B. 术后72~96小时;术后因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以及机体处于低凝状态,可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C. 术后24~48小时;瓣膜影响血液系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等
D. 术后72~96小时;术后患者因纤溶系统受损,有出血倾向,需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E. 术后96~120小时;术中失血及体外循环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数量质量均受损,可延迟进行抗凝治疗
F. 术后96~120小时;术后患者因纤溶系统受损,有出血倾向,需延迟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