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男性,30岁,从2米高处跌落,左腰部着地,伤后腰痛并有肉眼全程血尿,有小血块,查:BP:110/70mmHg,P:100次/分;左腰部青紫压痛,腹部无压有反跳痛。 如该患者伤后4小时突然发生血压下降,查:BP:70/50mmHg,P:120次/分,左腰部包块季肋下5指并触痛,经输血800ml,血压仅上升到80/60mmHg,尿色无改变,左腰部肿块增大,B超为肾裂伤,对侧肾正常,抽血查总肾功能正常,该患者应立即采取最佳治疗方法()
A. 快速输血补液
B. 经十一肋间切口肾切除术
C. 经腹行肾切除术
D. 肾动脉造影+栓塞术
E. 快速输血补液的同时手术探查
查看答案
病历摘要:掌握中国药典收载的典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及附录内容. 以下哪些是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反应?()
A. 重氮化-偶合反应
B. 羟肟酸铁盐反应
C. 磺化反应
D. 水解反应
E. 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患者,男性,75岁。诊断:充血性心衰,高血压3级,高危,高血脂症,糖尿病,予以硝苯地平、氯沙坦、氢氯噻嗪、安体舒通、辛伐他汀、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哪几类?()
A.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B. 钙离子拮抗剂
C.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 利尿剂
E. 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目前对适合制备缓控释口服制剂的药物没有明确的限定,应视临床治疗需要而定。一些原先认为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也已经被制成缓、控释制剂使用,如:①生物半衰期很短(t1/2<1小时,如硝酸甘油)或很长(tsub>1/2>12小时,如地西泮)的药物;②抗生素:过去认为抗生素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而目前已有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等上市;③首关作用强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等;④一些成瘾性强的药物也可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的需要。 关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减少给药次数
B. 避免峰谷现象
C.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D. 适用于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sub>1/2<24小时)
E. 减少用药总剂量
F. 提高患者的顺从性
患者女性,79岁,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6个月,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余年,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氨茶碱;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于(120~150)/(60~80)mmHg(1mmHg=0.133kPa)。查体:体温36.7℃,脉搏83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1/84mmHg。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呼气末可闻及喘鸣音,未闻及湿啰音,心率8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脑钠肽1193ng/L;三酰甘油1.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9mmol/L;血糖7.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尿酸566μmol/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自主通气量重度下降,通气储量百分比重度不足。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 入院后第6日,患者自诉近2日左足拇指关节疼痛,呈跳痛,肿胀,发红,皮温升高。急查血生化:尿酸612.70μmol/L。可选用的治疗方案包括().
A. 口服别嘌呤醇10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200mg,每日3次
B. 口服苯溴马隆50mg,每日1次,渐增至100mg,每日1次
C. 口服:秋水仙碱片0.5mg,每小时1次,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日2次,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
D. 口服酮洛芬50mg,每日4次
E. 口服萘普生,初始剂量750mg,每日1次,后改为250mg,每日3次
F. 肌内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0U
G. 口服丙磺舒0.25g,每日2次,渐增至0.5g,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