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 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句探究诗歌意蕴
B. 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C. 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D.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查看答案
学生对“借喻”这一修辞手法不太了解,教师搜集课文中的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适合的是()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B.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的冬天》)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故乡》)
D.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藤萝瀑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依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读本
B. 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C. 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
D. 以语文读本所涉及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
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演讲针对什么人(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1)作者从哪些方面提示了100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梳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
A. 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
B. 任务二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脉络
C. 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内容
D. 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综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方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第一阶段,自选篇目,学生可从教科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或其他书籍中,选择适合朗诵的古代经典诗文。第二阶段,班级评优,学生自愿组合,自己排练,然后在班内展示,各班评选1~2个优秀朗诵节目。第三阶段,年级展演,参演学生自聘指导教师,进行加工排练。评委团依据公开的展演评价标准。对各节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设置
A. 搭建校园明星成长平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B. 多角度评价,体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理念
C. 以选拔优秀学生为目的,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D. 评奖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发挥诊断和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