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具有柔软、润滑、无板硬黏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于病灶的凹陷折缝之处、或者大面积的溃疡更为适宜 B.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渗液结痂不多者以及肛门病 C. 金黄膏、玉露膏适用于阳证疮疡 D. 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E. 目前调制油膏的基质只有凡士林。
A. 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B. 提脓去腐药的主要成分是升丹,升丹分为小升丹和大升丹,小升丹又称三仙丹,由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炼制而成。 C. 对于大面积的疮面,应慎用提脓去腐药,以防过多地吸收而发生汞中毒 D. 升丹应该现炼现用,不应存放太久 E. 若病变在眼部、唇部附近者,也应该禁用,以免强烈的腐蚀有损容貌。
A. 腐蚀药具有腐蚀作用,掺布于患处,能使疮疡不正常的组织得以腐蚀枯落。平胬药具有平复胬肉作用,能使增生的胬肉回缩。 B. 适应症: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 C. 腐蚀药物一般含有汞、砒成分,腐蚀力量较大,尤其在头面、指、跖等肉薄近骨之处不宜使用过烈的腐蚀药物 D. 腐蚀药物使用时不需要加赋形剂 E. 腐蚀目的达到后,应改用其他的提脓去腐或者生肌收口药。
A. 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凡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近时,均可运用 B. 脓毒未清、腐肉未净时,若早用生肌收口药,则不仅无益,反增溃烂,延缓治愈,甚至引起迫毒内攻之变 C. 若已成漏管之证,可以生肌收口药勉强收口 D. 若溃疡肉色灰淡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服药补养和食物营养,内外兼施,以助新生 E. 若臁疮日久难敛,则宜配以绑腿铲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A. 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 B. 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C. 乳房部应以乳络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D. 切口的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度 E. 若为关节区脓肿,应施纵切口。
A. 切开法 B. 砭镰法 C. 挑治疗法 D. 挂线疗法 E. 结扎法
A. 借助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口中,使脓水外流;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排出。 B. 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 C. 能探查脓肿的深浅以及有无死骨 D. 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在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者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者油膏盖贴。 E. 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若脓腔尚深,也不可去除药线。
A. 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发生潴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黏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 B. 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者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C. 在急性炎症红肿热痛期也可以应用 D. 用于皮肉黏合,一般5-7天更换一次,用于袋脓,可2-3天更换一次 E. 有袋脓者,应用本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则宜采取扩创引流手术。
A. 拔毒 B. 祛腐 C. 消肿 D. 止痛 E. 软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