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龙勃罗梭在研究对象上将犯罪人纳入了犯罪学的研究视野 B. 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只能作为犯罪学理论产生的标志 C. 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犯罪学理论产生的标志,因此贝卡利亚被称为“犯罪学之父” D. 19世纪之间进行的犯罪统计分析标志着犯罪学的产生已经开始
A.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根据“魔鬼学说”提出了“原罪说” B. 欧洲早期的思想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恶习的根源,是一切犯罪的根本原因 C. 18世纪中后期的犯罪学家认为“人性本恶” D. “礼崩乐坏”、“邪说暴行”的春秋末期是我国犯罪学的形成期
A. 我国古代儒家、法家都认为法家认为私欲是犯罪的原因 B. 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犯罪学发展的起步期 C.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认为犯罪的原因为阶级斗争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 D.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A. 犯罪学在世界上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但在我国尚未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 B. 20世纪中期以后的世界犯罪学研究出现了多学科整合的趋势,实证研究成果丰富 C. 我国犯罪学研究还没有建立起本土化的理论范式 D. 迪尔凯姆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推动了法律的进化
A.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犯罪 B.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外延比刑法学研究的犯罪外延大 C. 犯罪学包含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刑罚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内容在内,是所有刑事科学之集大成者 D. 西方最流行的观点认为认为犯罪学研究立法、违法以及由违法所引起的社会反映
A. 古典主义犯罪学理论将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学的唯一研究对象 B. 现代犯罪学奠基人法国迪尔凯姆(Durkheim)及英美激进、批判犯罪学家认为犯罪学应当以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C. 犯罪学必须将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 D. 犯罪生物学将犯罪心理学排除在外
A. 广义的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学和预防犯罪对策学 B. 对犯罪概念的不同认识体现了犯罪概念的多元性 C. 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犯罪现象属于一种无法消除的现象 D. 从学科性质来看,犯罪学与侦查学是一致的
A. 动态发展观和质量互变观属于哲学方法论 B. “人永远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因此不存在静止不变的犯罪现象 C. 在犯罪学研究中,过分依赖实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D. 实证研究的基础是观察,而观察是由于想象
A.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学科任务决定的 B. 犯罪学的学科任务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C. 社会需要会演变为学科的直接任务 D. 学科任务是社会赋予学科的历史使命
A. 犯罪统计学是犯罪学产生的开端而非标志 B. 犯罪学产生于犯罪人研究和犯罪社会学研究的结合 C. 古典犯罪学理论是犯罪学的学科生长点 D. 1885年,凯特勒的《犯罪学》命名出版著作,犯罪学“作为学科正式登上了学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