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喻世明言》 B. 《劝世苦言》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A. 传奇 B. 志怪小说 C. 话本 D. 拟话本
A. 瓦舍是宋代说话人表演的场所,因棚子易于柝解组合,故名之。 B. 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指的是妓院中人送往迎来。 C. 指的是小说情节变化多端,能将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聚散变化。 D. 指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来来去去,聚散离合。
A. 话本常以诗或词起,以诗或词结,展现说书人的才干。 B. 定场诗之后,正文之前,常插入一段“入话”,作为串场之用。 C. 说书人立场超然,只是单纯陈述故事发展,不会加入个人意见或评论。 D. 话人常于故事紧要关头处或精彩处打住,留待下回再讲。
A. 三千两 B. 三百两 C. 一百五十两 D. 十斛明珠
A. 以金钱诱惑,若能带着金钱南归,再骗父亲为坐馆所得,父子天伦可以获全。 B. 杜十娘杨花水性,可能南方早有情人等他,只是藉你之手带她到南边。 C. 杜十娘即使到了南方,也可能会红杏出墙,不可信赖。 D. 李甲父亲会生气将二人逐出家门,到时二人虽可在外悠游自在的生活,却会遭受别人异样眼光。
A. 第一层充满着翠羽明珰,瑶簪宝珥等,约值数百金。 B. 有一箱中装满玉箫金管;另一箱中尽是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C. 最后一箱中有一小匣,中有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十娘留给了李甲。 D. 百宝箱中有许多抽屉小箱,价值连城,不下万金。
A. 是杜十娘和众家姐妹们共同积聚了七、八年所得。 B. 是为终身之计,因她久有从良之志。 C. 也可代表杜十娘本身(品德、爱情、节操)的价值。 D. 百宝箱贯串了全篇小说,对于情节有暗示及连贯作用。
A. 没主意的人 B. 惧怕父亲 C. 忠厚志诚 D. 不以贫窭易心
A. 李甲因受刺激而终身癫狂,3个月后于异乡郁郁而终。 B. 孙富因终日见杜十娘鬼魂在旁眦骂,最后奄奄病逝。 C. 孙富与李甲二人同受岸边围观民众斥骂,故急忙又狼狈地乘船各自离去。 D. 柳遇春于水中拾铜盆时,得到杜十娘丢入水中之小匣,中有奇珍异宝,并于梦中得知此系杜十娘答谢当初恩德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