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溶液黏度升高 B. 浮力密度降低 C. 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 D. 易被蛋白酶降解 E. 分子量降低
A. 220nm B. 240nm C. 260nm D. 280nm E. 300nm
A. 热变性DNA缓慢冷却可复性 B. 复性的最适pH值为7.5 C. 热变性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 复性最佳温度为25℃ E. 缓慢升温可以使DNA变性
A. 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NA,只要它们有大致相同的互补碱基序列,它们即可结合,形成局部双螺旋 B. DNA也可与RNA杂交形成双螺旋 C. RNA也可与其编码的多肽链结合形成杂交分子 D. 杂交技术可用于核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E. 核酸分子杂交可以鉴定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
A. G+C比例越高,Tm值也越高 B. A+T比例越高,Tm值也越高 C. Tm值越高,DNA越易水解 D. Tm值越高,DNA越易发生变性 E. Tm值越高,双链DNA越容易与蛋白质结合
A. 溶液黏度增加 B. 紫外吸收能力丧失 C. 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D. 增色效应 E. 茚三酮反应
A. 热变性 B. 碱基配对 C. 复性 D. 退火 E. 紫外吸收性
A. 原来完整的DNA链变性后复性 B. 来源不同的DNA链某些区域能建立碱基配对 C. 野生型DNA与突变型DNA所缺失部分的杂交 D. 单链DNA与其转录的RNA之间建立的碱基配对 E. 被检测的DNA与有同源性探针之间的碱基配对
A. 变性 B. 退火 C. 加连接酶 D. 加聚合酶 E. 其余选项都不是
A. 生物学活性丧失 B. 一级结构不变 C. 非共价键断裂 D. 空间结构破坏 E. 容易形成超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