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不大相同。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而微晶玻璃像陶瓷一样,由品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现在,我们做一个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的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长新。 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熔化之后,把溶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成一块品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璃的过程。 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下列不属于微晶玻璃同普通玻璃区别的一项是( )。
A. 微晶玻璃是由品体组成的,原子排列更有规则
B. 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更有韧性
C. 微晶玻璃比普通玻璃亮度更高
D. 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多出一重陶瓷的特性
四、定义判断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指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搪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指定单位的指定而进行的代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指定代理的是( )。
A. 甲企业授予采购员王某与乙公司签订电视机买卖合同
B. 合伙人甲、乙、丙依约相互授予代理权,每个管委会合伙人均有权代理其他合伙人签订或履行合同
C. 甲代为自己10岁的儿子向乙提起侵权诉讼
D. 未成年人甲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指定乙为甲的民事侵权诉讼代理人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除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之外,气候变化还有另一个重要后果:海平面升高。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得到了广泛关注,法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负责人解释说,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陆冰川(而非大浮冰)融化和热膨胀(海洋表面水层扩张)”。IPCC的专家认为,到2100年全球的海平面平均涨幅将达到15~95厘米。有一条规则甚至指出,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就会升高大约10厘米。 海平面升高将对沿海地带产生巨大影响。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将是坡度比较平缓的洼地被淹没。太平洋上的某些岛屿、三角洲地区、泻湖周围的狭长地带以及红树群落都可能会被淹没,甚至消失。同时,已经遭受冲刷剥蚀的海滨将被极大地“改造”。以费雷角半岛为例,法国气候学与环境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认为,该半岛的各处海滩都将受到更严重的冲刷剥蚀。如今,费雷角半岛的边缘每年向内陆缩减1.5米。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海洋不仅水平面上升,温度也会升高。由于海洋在陆地气候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通过海气热交换与热盐环流),海水温度升高令专家们不知所措。取样分析以及卫星观察使人们注意到一种正在发展的分层现象:海水表面与深水的温差越大,水流交换活动似乎就越少。温度升高会改变洋流活动吗尤其是湾流,这种在冬季能够使北欧海水温度升高的温暖洋流也将逐渐消失。最后,在海平面之上,气候变暖导致一系列海洋学家们还远未完全弄清楚的极端现象(例如厄尔尼诺现象)。 海水温度升高还会对其中的动植物产生可觉察到的影响,例如,珊瑚礁的面积已经减少了 27%。最近,联合国发表了一份《世界珊瑚礁地图册》,专家们在其中预言,不出百年时间,珊瑚礁就会全部消失。有个现象可以证明这种观点:专家们从1998年开始发现,珊瑚出现了奇怪的白化现象,这与海水温度升高直接相关。 未来几年,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将会如快,尤其是当大冰川、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真正受到影响以后。让•儒泽尔担忧地说:“北极大浮冰的厚度已经在50年内减少了40%,据某些气候模型预测,在21世纪,格陵兰岛上的冰层将会变得脆弱,使海平面上升3米,这对全球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此外,一些永久冻土将会释放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数量难以估计。到那时,气候系统的[ ]又将是什么 文末[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反应
B. 反映
C. 对应
D. 表现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回顾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其外部、内部的装饰及造型,反映了人类的艺术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历程,但就其内部的居住环境而言,它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掩蔽所”;工业革命之后,新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建造,照明、电梯及空调这些标志工业文明的设施进入建筑物,富裕的人们有条件追求居住的舒适性,进入所谓的“舒适建筑”阶段;进而出现了全封闭的、完全靠空调和人工照明的“现代化建筑”,随之,完全的人工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空调病”,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甚至在大楼里建起模拟自然环境的森林浴空调,出现了“健康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反思,此前建筑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界抗衡,用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武器与自然界作斗争,其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于是,学者们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这种建筑是充分利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亲和自然(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尽量不破坏环境和文化传统,保护居住者健康,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在国外,已建成一些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示范建筑。 我们认为,可持续建筑就是以人为本的建筑。一方面,建筑在形式上应该与自然协调;更重要的是建筑应该以尽可能小的能源代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空调通风技术。自然气候环境与所要求的人居环境的差异,需要空调或采暖提供能量来平衡,它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可持续建筑设计应该减少这种能量需求。建筑周围的绿化与水体、合理的自然通风是[ ]建筑微气候的重要手段。绿化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面对建筑物的辐射。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建筑的布局、建筑物楼梯间、门窗位置、风塔或高层建筑的中庭等,可以使建筑内部得到冷却并获得充分的新鲜空气。 加强建筑维护结构的防热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手段,由此获得的节能效益也最明显。主要措施是墙体、屋顶及门窗采用传热系数小的材料。除此之外,采用植被层面、通风屋面、中空结构的墙体甚至“水墙”,建筑外遮阳、防辐射玻璃等措施也已成为重要的可持续的建筑技术。 “绿色空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合理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夏季温度过低,冬天温度过高并不能给人带来更舒适的环境,相反还要付出更多的能量代价。提高采暖空调系统的交比,充分利用自然能及能量的回收是“绿色空调”的主要技术措施。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工厂的废热采暖及热、电、冷联供都已作为绿色空调技术而被研究与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将带来巨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下列对“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关系的解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色建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B. 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
C.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
D. 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空调通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