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占10%的低收入者与同样占10%的高收入者赚钱之比为1:8.3,除了10%的低收入者,作为大多数的中等收入者,其收入实际上也达不到统计数字中的平均数。而随着“马太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大多数低于平均数的现象还会进一步深化。这段文字谈的核心问题是()。
A. 某市市民收人的两极过度分化
B. 平均数概念的局限性
C. “马太效应”产生的结果
D. 某市各阶层的收入状况
查看答案
规章是指包括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未经国务院批准程序而自行发布的行政规定和省、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地方政府规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章范畴的是()。
A. 《劳动部关于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通知》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
C. 《北京市物业管理招投标暂行办法》
D. 《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若干规定》
(1)餐馆停业整顿(2)众人上吐下泻(3)疾控中心现场采样(4)送医院抢救(5)集体就餐()
A. 2—3—4—1—5
B. 5—2—4—3—1
C. 5—2—4—1—3
D. 5—2—3—1—4
(1)冰湖溃决(2)冰川消融(3)春去夏来(4)泥石流淹没良田房屋(5)重建家园()
A. 2—1—3—4—5
B. 1—2—3—4—5
C. 3—1—2—4—5
D. 3—2—1—4—5
短文二:春 风①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②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幺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11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注】①本文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时值改革开放的初期。 ②“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⑩自然段的“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出自李清照的同一首词,即( )
A.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B.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C. 《永遇乐》(落日镕金)
D. 《声声慢》(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