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 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 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材料一: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价格战花样翻新,淘宝“伤城”风云迭起,“亲”“包邮”成为网络流行语……2011年的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眼球”的热点。2012年2月,某校高三(10)班的同学决定围绕“网上购物现状”展开研究学习。 甲组同学对传统商城和网购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市场必将完全替代传统商城。”理由在于:第一、传统商城市场份额逐步减少,网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7 773.6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第二、网络购物有价格低、购物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材料二: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台湾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甲组同学观点是否合理。
案例分析题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论述题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运作。自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获批后,各界对自贸区内会否有金融改革的内容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自贸区的重点应该是自由贸易和服务,而非金融改革,金融只是满足贸易和服务投融资的需要,且存在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和区内区外套利的风险;也有人认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日前公布的总体方案给出了明确答案。方案指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谈谈自贸区金融改革方案先行先试的必要性。
案例分析题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