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论述绩效管理的开展步骤。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案例试分析:1、此案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2、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进谏方法和好处。
宋淳化二年硕果仅存,天大早,宋太宗把他左右的群臣找来询问时政得失。大臣们说:“天大旱是上天的安排,没有法子的事。”寇准却说:“天灾人祸互有影响,天气大旱,百姓遭灾,那是因为朝延执法不公平。”太宗一听大怒,问寇准有哪些不公平的事,寇准让太宗命人把管刑法的大臣找来,便说:“前些时候,祖吉、王淮两人因受贿枉法受到处罚,祖吉受贿少则被杀,王淮是大窝脏犯,但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只是杖责几下,仍然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吗?”宋太宗问王沔是否属实,王沔赶紧叩头伏罪。宋太宗狠狠责备了王沔,觉得寇准是真诚可信的,于是让寇准任枢密院事。

简述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绩效管理的应对措施。

据《旧唐书-李藩传》载;李藩在任门外郎时,“锷(指贪官王锷)经钱数十万赂贵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兴在中书,有密旨曰:‘锷可兼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二字,地奏上云:‘不可’。德兴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乎?’藩曰:‘事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这段话说的是王锷以贿赂谋求宰相,皇帝竟密旨批准,让起草正式诏令。李藩因事情紧急,便大笔一挥,涂掉“兼相”二字,便废了这道密旨,而皇帝和权幸们一声未吭放弃了此事。

杨修,三国时魏军行军主簿,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却一直不被曹操所喜欢。《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曹操去一座新建的花园,兴致所至,在园门上写出下一个“活”字,众人不知其意。唯杨修说:“门内写活,乃阔写也,丞相是嫌门阔了。”曹操听后,口虽称道,但“心甚忌之”。一次,塞北有人送来一盒食品。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杨修未经曹操同意,就自作主张“取匙与众人分食”。事后曹操问及此事,杨修说:丞相已写明一人一口酥(合字可拆写为人、一、口三个字)。曹操听后“虽喜笑而心恶之”。又有一次,曹操测试曹丕和曹植的才能,本来没有杨修的事,杨修却几次为曹植出谋划策。曹操认为杨修有意与曹植一起欺骗自己,于是便起了杀杨修之心。最后一次是曹操兵退斜谷,前有马超,后有蜀兵。曹操即惧怕马超的拦截,又恐蜀兵讥嘲,于是传出口令“鸡肋”。杨修不问究竟,就命军士收拾行囊,准备回返。杨修认为“鸡肋”,即“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之物。曹操这一次下了决心,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了。杨修虽有才华却很短命,死时年仅44岁。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