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食品曝光后,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食品色素仅仅是改变颜色,只有“悦目”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染色呢?事实并非如此。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对食物的选择。现代食品技术中有一个领域,就是专门研究食物的各种性质如何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感受的。成分和加工过程完全相同的食物,仅仅是所采用的颜色不同,就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显著不同,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你不知道的食品添加剂
B. 食品色素背后的心理学
C. 哪些因素影响食物味道
D. 现代食品制作中的染色技术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频率微调是通过改变电阻来实现的
B. 频率微调是通过改变电感来实现的
C. 改变频段是通过改变电容来实现的
D. 改变频段是通过改变电阻来实现的
2/3,5/7,11/13,17/19,()
A. 23/27
B. 23/29
C. 21/29
D. 21/23
过去100多年来,围绕达尔文进化论是否正确的争论从未停歇。不断涌现的科学事实在弥补达尔文当年未曾发现的“缺失环节”的同时,也在检验着达尔文进化论的预测能力。例如,2004年在加拿大发现的“提克塔利克鱼”化石揭示了从鱼类(鳍)到陆生动物(腿)之间的过渡状态,被公认是“种系渐变论”的一个极好例证。当然,达尔文进化论并非完美无缺,它确实存在“可证伪”之处。以自然选择理论为例,它在孟德尔遗传学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强烈挑战,但各种不能用自然选择理论简单解释的新证据最终还是拓展了人们对进化动力和机制的认识,而不是摒弃该理论。这段文字以自然选择理论受到孟德尔遗传学挑战为例,目的是()
A. 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具有可证伪性
B. 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具有预测能力
C. 提出“种系渐变论”的事实例证
D. 加深人们对生物进化机制的认识
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 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
B. 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
C. 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
D. 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