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分析题1998年1月作者A与S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自己编著的大学高年级教材《××学教程》的专有出版权授予S出版社,并约定合同有效期为10年。同年7月,S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教材,次年7月售罄,此后便未重印。2000年1月及12月,作者A先后两次向S出版社书面订购该教材,均因印数太小,S出版社未能重印供书。因教学需要,2001年7月A授权本人所在学校的T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于开学在即,T出版社便影印S出版社的《××学教程》以应急需,并于2001年8月正式向校内外发行。S出版社知道后,认为A在出版合同尚未到期时又把该教材的专有出版权授予T出版社,是合同违约行为,故要求A支付违约, 金。A不同意。正在双方争辩期间,S出版社又发现,另一学校也因教学急需而由该校R出版社于2001年6月底影印了S出版社的《××学教程》,并公开发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数量有1~2个,请把其代码填入括号;错选,本小题不得分;少选,按所选的选项数量得)。(本题12分) R出版社( )。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案例分析题请阅读分析下列短文并作编辑加工,改正各种错误,弥补疏漏。为便于答题,各句分别重复列于短文之后,请直接在分列的句子上作出修改。(本题12分) 有人形像地说,图书编辑过程“好像一根长链。”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编辑一部书时其中任何环节都即不可缺少,又依照整体性原则按一定次序编排。一部书的编辑过程以选题策划为起点,经由组稿进入加工整理。稿件加工完毕,进行稿件整理后就可发稿,同时提出整体设计要求。发稿并不意为着编辑过程的结束。稿件的校样打出后,编辑要审读,并一一照样过录作者的修改之处;编辑还要注意检查正文付印清样、全书结构部件和辅文。检查样书质量也是编辑过程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编辑检查后若认为样书合格,须由编辑室主任、出版社领导签字认可,才能通过有关部门通知工厂开始成批印刷装订。印刷装订质量都合格的图书,就可进库并开始发行。至此,一部图书的编辑过程才告结束。 一部书的编辑过程以选题策划为起点,经由组稿进入加工整理。

考绩的信度是指考绩所获取的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

A. 对
B. 错

案例分析题某图书开本为850毫米×1168毫米1/16,书脊厚度为6毫米。其封面采用定量为157克/米2的铜版纸制作,无勒口,其他部分则均采用定量为60克/米2的胶印书刊纸。共印10000册。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码填入括号(备选答案中的小数已按四舍五入法取值)。(本题10分) 如加放数为4%,则共需这种铜版纸( )令。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32-34题: 某公司从国外进口钢材一批,合同规定货物分两批装运,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即期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出口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后向出口方议付货款,随后中国银行对议付行作了偿付。进口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不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开证行拒绝。 是否可以要求开证行追回已经偿付的货款?( )

A. 可以。因为第一批货物的确与合同不符
B. 不可以。开证行的付款是没有追索权的
C. 不可以。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公司信誉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