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1年第7题)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 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2012年第7题)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 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 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 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 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议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2014年第7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2011年真题)事实一:甲、乙、丙为骗取钱财,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以投资房地产为名,吸收社会公众资金,许诺“投资”的年回报率为100%,先后募集资金总额达1000万元。募集到的资金除用于购买复制淫秽音像制品的生产流水线外,剩余部分被三人挥霍一空。该设备在复制淫秽物品时被司法机关没收。最终,募集到的资金无法归还。 事实二:乙归案后,主动揭发甲曾参与一起抢劫犯罪活动并致被害人死亡。该线索经查证属实。 事实三:丙归案后,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的其本人曾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8万元的事实。 请分析: (1)“事实一”中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为什么 (2)“事实一”中的犯罪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为什么 (3)“事实二”中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4)“事实三”中丙的行为性质和量刑情节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2013年第5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 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 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C.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