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2):求助者:我母亲是两个月前去世的,虽然说我们早有准备,但还是很伤心。心理咨询师:您家里一共有几个孩子?您父母以前和谁一起住?您现在每天陪着您父亲吗?老人现在是自己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吗?求助者:……问题有点多,我先回答哪个?心理咨询师:抱歉!我问的有点快了。还是按您自己的思路说吧。上一段咨询师运用上述技术可以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包括()
A. 加强理解、促进沟通
B. 澄清求助者表达的模糊不清的观念问题
C. 对求助者问题作理论上的分析
D. 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
查看答案
案例四: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岁,未婚,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在春节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非常痛苦,久久不能摆脱。近来经常有不安感,害怕自己或母亲也有什么不幸,为此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就连乘车时都担心发生车祸。因担心安全,多次婉拒公司的出差任务,借故不参加各类聚会,求助者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为此内心非常苦恼,情绪也有些低落。觉得
A. 症状持续时间
B. 是否己经出现泛化和回避
C. 对疾病的认知
D. 情绪表现与现实是否相符
案例一(12):心理咨询师:我们可能先要弄明白,“你的男朋友”,“你喜欢你们部门经理”,这些具体都指什么?求助者:我没听明白。心理咨询师:你如何界定你说的“男朋友”?你所说的“喜欢”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咨询师在本段中的提问,表明了咨询师()
A. 出现了多重提问的失误
B. 出现了纠缠于问题细节的失误
C. 利用具体化技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
D. 想了解求助者所用概念的准确含义
案例一(4):求助者:都有。胃里堵,还经常胸闷,心里烦,夜里睡不着觉。心理咨询师:您到医院检查过吗?求助者:去过好几个医院了,医生说没什么大毛病,建议我做心理咨询,儿子就带我过来了。心理咨询师:那您觉得这些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求助者:还不是我那个死老头子!我早晚被他气出胃癌、心脏病,我死了他就称心了。他就。。。。。。心理咨询师:您别
A. 释义
B. 中断
C. 引导
D. 情感反射
案例六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0岁,大学老师。案例介绍:夫妻关系好,都爱旅游,两个月前与妻子出游时不慎发生意外,妻子死亡,经公安部门鉴定排除他杀,但女方家人不依不饶,指责求助者不负责任,甚至付诸法律。自己承受巨大的压力,内心痛苦,情绪低沉,伴有焦虑紧张、头晕、头痛、失眠、食欲差。曾到医院看医生,考虑“神经衰弱”,给予安定类药物后略减轻。尚能坚持工作,生活影响不大。目前,一切后
A. 心理学因素
B. 生物学因素
C. 社会性因素
D. 跨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