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0时15分,由于外线电路进线发生电压波动,导致某化工厂聚氯乙烯分厂8×104t/年聚合装置B聚合釜搅拌停止、冷却水停供。8×104t/年聚合装置当班班长聂某、主操作工龚某、副操作工詹某、巡视工徐某4人在控制室,另一巡视工康某;B釜已反应2小时16分;C釜反应结束等待出料。 龚某首先从集散控制系统(DCS)显示器上发现动力没备停电,遂报告聂某,并让徐某到47号变配电室值班室找人。聂某打电话通知聚氯乙烯分厂调度王某,汇报停电及装置情况。徐某到变配电室,向电修当班班长赵某申请给聚合釜搅拌及循环水泵送电,然后跑到现场B釜处等待搅拌的启动。 聂某见电仍然没有送上,再次跑到变配电室申请送电,然后和康某一起到现场,将B釜的循环水调节阀手动全开,回到控制室,聂某发现B釜压力仍在迅速上升,通知操作工往B釜加稳抗剂,因断电,稳抗系统未能启动,随后又再次去变配电室要求送电,此时王某正在要求赵某与另一名值班电工许某一起送电。由于操作不当,送电未能成功。聂某见状随即跑回主控室,此时B釜压力已达1.3MPa(正常反应压力1.1MPa),他决定将B釜排气管线阀门打开,向出料槽排气泄压。此时聚氯乙烯分厂值班人员(8×104t/年聚合车间副主任)黄某也赶到操作室,见聂某正在排气,便到现场确认,并将步话机交与徐某,让其与控制室保持联系。 当B釜釜压达到1.4MPa,龚某提醒聂某往B釜加入紧急事故终止剂,聂某通知现场巡视工打开氮气钢瓶阀门,现场人员发现钢瓶氮气压力不足,黄某.徐某、康某3人迅速卸下2个旧钢瓶,同时跑到20m远处搬回2个新钢瓶。聂某此时也赶到现场,4人一起将氮气钢瓶换好。聂某迅速跑回控制室,见此时釜压已升到1.6MPa,他立即按下了B釜紧急事故终止剂加入按钮,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控制室人员迅速躲在DCS操作台下:响声过后,人员跑出控制室,聂某及龚某又返回控制台,按下了A釜、C釜的紧急事故终止剂加入按钮,然后撤离现场。现场人员也迅速撤离了现场。 事故发生后,公司当班调度主任赵某在18日0时44分向119报警,并命令停止氯化装置单体输出,关闭相关阀门。当班调度及公司办主任孙某用电话分别通知公司领导.1时5分,公司领导相继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指挥。全厂所有装置陆续停车。 事故发生后,企业消防队首先到达火场扑救。接警后,市消防总队先后派出18个中队55部车辆270余人到现场进行扑救、控制火势。市消防总队的消防车于1月18日1时3分到达现场。火势于1月18日2时14分被控制。为防止二次爆燃和意外事故发生,对残余物料进行燃烧控制,对现场装置进行不间断喷淋冷却,残留余火于2010年1月19日6时5分自行熄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试分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查看答案
某工程局某公司机械加工队,承接某电站部分塔吊安装工程,由武某负责具体安装指挥。×月×日上午,10号塔吊的前后臂和配重块以及主要部件已基本安装完毕。塔吊回转以上部分未与塔身连接,靠爬身套架支撑,塔吊处于顶升准备状态。为安装平台围栏接板,武某违反塔吊不准斜吊的规定,叫起重工王某的弟弟指挥用配合安装的9号塔吊牵引10号塔吊前臂转动,致使10号塔吊套架处弯折,向南倒塌。拴在前臂上的9号塔吊钢丝绳被拉断。站在前臂端的起重工王某随前臂倒塌被砸死,平台上的电气技术员索某被摔死,塔基南面的起重工杜某被配重块压死,路过现场的职工方某被砸断腿,正在塔上安装的工人胡某等4人随塔吊倒下受轻伤,九号塔吊司机田某因钢丝绳被拉断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万余元。 事故发生后,有关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10号塔吊倒塌的原因是: (1)安装塔吊上部时,旋转台只安放在塔身标准节上端,没有把上下两端的销钉孔用销钉锁住固定,塔吊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2)塔吊前臂长29m,只伸出17.9m,臂重9.8t,塔吊后臂长7.5m,管重6t,加上配重22.5t,共28.5t。前后臂不平衡,产生了后倾力。 (3)塔吊处于准备顶升状态,上下部分没有用销钉连接紧,在这种情况下,塔吊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用9号塔吊(在上)拉10号塔吊前臂(在下),必然产生3个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后倾;作用于塔身的推力;旋转力使后臂往外套架危险的开口处扭转。在这3个力的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弯折倒塌。这是由于安装的程序不对,改变了塔吊的受力状态而发生倒塌,而不是塔吊本身的质量不好而引起倒塌。‘(4)按照塔吊安装规定,当顶升套架被升起或正在升起时,严禁回转塔臂,严禁移动变帽小车,严禁起落吊钩。但武某在塔吊回转上部分,安装在套架上,未与塔身标准节相连接,处于顶升状态时,违章指挥操作,同意王某指挥塔臂转动,以致酿成3死7伤的重大伤亡事故。武某对此负有直接的责任。 经人民法院审理,武某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鉴于案发后武某能主动承担责任,有悔罪表现,某县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武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2009年6月10日,D矿业有限公司某个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65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6万元。这是一起由于非法违规建设、生产,违规排放尾矿而导致的责任事故。113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有关这起事故提交、批复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要求正确的是( )。
A. 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B. 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C. 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D.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E.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
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式起重机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式起重机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型应为( )。
A. 物体打击
B. 机械伤害
C. 起重伤害
D. 车辆伤害
E. 其他伤害
2009年6月10日,D矿业有限公司某个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65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6万元。这是一起由于非法违规建设、生产,违规排放尾矿而导致的责任事故。113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这起事故在事故报告时,应逐级上报至( )。
A.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 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E. 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